《大正藏》第77卷No.2433
No. 2433

真言付法纂要抄

  夫真言付法相承。明在经传。虽云有披寻之烦。何更可注縎乎。而今祇奉令旨。俯仰恭命。聊记时代之年岁。偏备等闲之照览(矣)”天竺。
  第一高祖。常住三世净妙法身法界体性智摩诃毗卢遮那如来。
  第二传法祖。金刚萨埵菩萨。
  第三祖。龙猛菩萨。
  第四祖。龙智菩萨。
  第五祖。金刚智三藏。
  善无畏三藏。
  大唐。
  第六祖。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。
  一行阿闇梨。
  第七祖。法讳惠果。
  日本。
  第八祖。弘法大师。
  第一高祖。法身大毗卢遮那如来。与自眷属法身如来。于秘密法界心殿中自受法乐故。常恒不断演说此自内证智三摩地法。具如金刚顶经说。若准释迦说教次第。法华经后。说真言教故。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云。起化城以接之。由粪除以诱之。及于大种姓人法像已熟三秘密教说。时方至。遂却住自受用身据色究竟天宫。入不空王三昧。普集诸圣贤。削地位之渐阶。开等妙之顿旨。
  第二祖。金刚萨埵。亲对法身如来海会。受灌顶职位则说自证三密门。以献卢舍那及一切如来。便请加持教敕。毗卢舍那如来言。汝等将来于无量世界。为最上乘者。令得现生世出世间悉地成就。具如经说。
  第三祖。昔释迦如来掩化之后。八百年中。有一大士。名龙猛菩萨。迹诞南天竺。化被五印。寻本则妙云如来(阿弥陀)现迹则位登欢喜。或游邪林。而同尘同事。或建正幢以宣扬佛威。作千部论。摧邪显正。上游四王自在处。下入海中龙宫。诵持所有一切法门。遂则入南天铁塔中。亲受金刚萨埵灌顶。诵持此秘密最上曼荼罗教。流传人间。楞伽经。及摩耶经等。释迦如来所悬记。则是人也。
  第四祖。龙智菩萨。即龙猛菩萨付法之上足也位登圣地。神力难思。德被五天。名薰十方。上天入地无碍自在。或住南天竺弘法利人。或游师子国劝接有缘。贞元录云。龙树菩萨弟子名龙智。年七百余岁。今犹见在南天竺国。传授金刚顶瑜伽经。及毗卢舍那总持陀罗尼法门。五部灌顶诸佛秘密之藏。及诸大乘经论等。亦大辩正三藏表制集曰。昔毗卢舍那佛。以瑜伽无上秘密最大乘教传于金刚萨埵。金刚萨埵。数百岁方得龙猛菩萨传授(焉)龙猛又数百岁。乃传龙智阿阇梨。龙智又数百岁传金刚智阿阇梨。及不空阿阇梨。大师云。彼龙智菩萨。年九百余岁。面藐三十计。今见住南天竺国。流传此宗(矣)。
  第五祖。金刚智。年三十一。往南天竺。承事龙智阿阇梨。经七年受学金刚顶瑜伽经。及毗卢遮那总持陀罗尼法门。诸大乘经典。并五明论。受五部灌顶诸佛秘密之藏。无不通达。兼解九十四书。尤工秘术。妙闲粉绘。每至饭食。天厨自陈。金刚萨埵。常现于前。观音菩萨。应现而作是言。汝之所学。今已成就。可往大唐国礼谒文殊师利菩萨。彼国于汝有缘。宜往传教。济度群生。承是圣告。遂入大唐。开元八年(配养老四年。佛灭度后。经千六百十九年。金刚界大法。始来汉土)初到东都。所有事意。一一奏闻。奉敕处分使令安置四事供养。于是广弘秘教建曼荼罗。依法作成。皆感灵瑞。沙门一行。钦斯秘法。数就咨询。和尚一一指陈。复为立坛灌顶(唐朝灌顶此时始矣)一行敬受此法。请译流通。十一年。翻译瑜伽念诵法四卷。七俱胝经等。十八年。译出曼殊师利五字心。及观自在瑜伽法要。秘教流传。寔斯人(矣)又一时亢旱连月。玄宗皇帝。轸虑纳惶。即令和尚祈雨。和尚于大荐福寺廊下结坛。密诵真言。食顷从坛中龙头出现。和尚申手把投龙头。须臾放却其龙。直突廊宇腾空。雷电震地。雨霈然洪澍。淹日不息。皇帝恐其漂物。更令止雨。所译经。都一十一卷。并入开元释教录。及贞元新定释教录。见行于世。种种灵验。两国珍敬等。具载本朝传。不劳烦述。善无畏三藏。是龙智菩萨弟子。金刚智三藏之同门也。舍宝位入道林。神气清灵。道业怪着。精进通禅惠。妙达总持。三藏教门。一心游入五天诸国。久播芳名。大悲利生。有缘东渐。乃至依北天竺乾陀罗城王请。于金粟王所造塔边。求圣加被。此供养法。忽现空中。金字炳然。遂便写取。即与其王。途至北印土境。响震摩诃支那。皇帝搜集贤良。发使迎接。以开元四景辰大赍梵箧来达长安。初于兴福寺南院安置。次后五年(丁已)于菩提院译虚空藏求闻持法一卷。十二年随贺入洛。于大福光寺安置。遂为沙门一行释大日经一部七卷。苏悉地。苏婆呼两部经。三藏性受恬简静虑恬神。时开禅观。奖劝初学。慈悲作念。接诱无亏。人或问疑。割折无滞。
  第六祖。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者。南天竺国人也。年甫十四。见金刚智三藏。而师事之。二十四年。不离左右。如影随形。开元八年。方至东洛。二十一年。悉受五部瑜伽。始自二十岁迄于从心五十余年。每日四时道场念诵。上升御殿。下至几蹋。刹那之顷曾无间焉。开元二十九年秋。先师厌代。入塔之后有诏。令赍国信使师子国。未逾一年。到师子国。国王郊迎宫中。七日供养。便令安置佛牙寺。即奉遇龙智阿阇梨。即授以十八会金刚顶瑜伽十万颂经。并大毗卢遮那大悲胎藏十万颂经。五部灌顶真言秘典经论梵箧五百余部。佥以为得其所传(矣)金刚界及大悲胎藏两部曼荼罗法并尊样图等。悉蒙指授不异写瓶。天宝五载。却至上部。奉玄宗皇帝恩命。于内建立道场。所赍梵经。尽许翻译(即神龙道场也内道场始也)。皇帝引入。建坛授灌顶。于时愆允连日有诏。令和尚祈雨。和上结坛。应期油云四起。霈然洪澍。十二载有敕。令立大道场。与梵僧含光。俗弟子开府李元琮。及使幕宫寮等授五部灌顶。时道场地。为之大动。并译金刚顶真实大教王经一十卷。肃宗皇。行在灵武。大师密进秘法(并)定拨乱收京之日。遂如其言。乾元年中。于内道场建立护摩及灌顶法。代宗皇帝。广德元年十一月十四日。和尚奏为国置灌顶道场。永泰元年四月二日。译仁王经等。大历四年十二月十九日。和尚奏京城及天下僧尼寺内。各简一胜处。置大圣文殊院。及天下食堂内。宾头卢上以文殊为上摩。历事三朝。授以列卿。品加特进。及卧疾也。震仪典临。劳问相仍。中使名医。晨昏相继。特加开府。封肃国公。洎乎薨焉。上弥震悼。掇朝三日。锡赠增优。授以司空。谥大辨正。所翻经。都一百五十卷。并盛行于世。九重万乘。恒观五智之心。阙庭百寮。尽持三密之印。此时密教盛汉土也。沙门一行。金刚智三藏之法化也。二十一。遇荆洲景禅师出家。从嵩山大照禅师。咨受禅法。契悟无生一行三昧。因以名焉。开元八年。金刚智东渐之后。始开道场。亲受灌顶。十二年。于无畏三藏译毗卢舍那经。并制义疏。扣栌真言。禅师之功也。又奉敕述大术历。并开元历。先贤所误。皆以正之。借学九流。皆尽幽旨。研窍两部。共为疏主。泛内外经书。目历便诵。律部经论所有要文。撰为调伏藏十卷。兼自注解。是故东都圣上。侍以师礼。累代居内。日益钦敬。玄宗皇帝。自亲制碑铭赞扬。宗德并书石上。遂以十五年十月八日趺坐正念。恬如寂灭。
  第七祖。法讳惠果阿阇梨者。不空三藏之付法入室也。髫龀之日(天宝十二年也)随大照禅师见三藏。三藏乍见惊曰。此儿有藏秘器。称叹不已。汝必当兴我法。抚之育之不异父母。即授三昧耶佛戒。许之受职灌顶位。口授大佛顶大随求。及梵本之金刚顶瑜伽经。并大日经等。和尚禀气冲和。精神爽利。均颜回之知十。同项托之诘孔。龙驹之子。骥子之儿。宁得比肩乎。年甫十五。得灵验。泰元年。进之具足。四分兼学。三藏该通。金刚顶五部大曼荼罗法。及大悲胎藏三密法门。真言密契。悉蒙师授。即授两部大法阿阇梨位毗卢舍那根本最极传法密印。三藏告曰。吾百年后。汝持此两部大法。护持佛法。拥护国家。利乐有情。此大法门者。五天竺国太难得见。一尊一部不易得。何况两部乎。所有弟子。其数虽多。或得一尊。或得一部。愍汝聪利精勤。许以两部。努精进。报吾恩也。代宗皇帝闻之。迎入命之曰。朕有疑滞。愿为解之。和尚即命两三童子。依法加持。请降摩醯首罗天。法力不思议故。即遍入童子。和尚白王言。法已成就。随圣意请问皇帝下座问天。则说三世事。委告帝王历数。皇帝叹曰。龙子虽小能起云雨。释子虽幼法力降天。入瓶小师。于今见(矣)即锡绢彩。以旌神用。从尔已后。从飞龙迎送。四事优给。大历十年十一月十日。皇帝恩赐锦彩各二十疋。贞元二十年。于醴泉寺。为弟子僧仪智建立金刚界大曼荼罗。及拼布尊位。于时般若三藏。及诸大德等。集会法筵。和尚手把香炉。口说要誓云。若使我今所置尊位与法相应者。天忽降雨。所有众德。诸弟子等。代师流汗。言了则雷雨滂沱。人皆感伏。叹未曾有。般若所谓诃毗跋致之相即是当之也。如是神验。触途稍多。不可具载。诃浚辨弘。经五天而接足。新罗惠日。涉三韩而顶载。剑南惟上。河北则义圆。钦风振锡。渴法负笈。是故代宗。德宗。及以南内三代皇帝。以为灌顶国师。出入金殿。奉对紫极。敷演秘法。宣布妙理四十余载(矣)即以永贞元年十二月十五日五更即世。春秋六十。法夏四十焉。
  第八祖。弘法大师。昔于佛前发誓愿曰。吾从佛法。常求寻要。三乘五乘十二部经。心神有疑。未以为决。唯愿三世十方诸佛。示我不二。一心祈感。梦有人告曰。于此有经。名字大毗卢舍那经。是乃所要也。即随喜寻得件经王。有大日本国高市郡久米道场东塔下。于此一部解缄普览。众情有滞。无所惮问。更作发心。去以延历二十三年五月十二日入唐。为初学习。天应慰勤。载敕渡海。八月到福洲着岸。十二月下旬。致长安城宣阳坊官宅安置。大唐贞元二十一年。配延历二十四年。二月十日。准敕配住西明寺永忠和尚故院。爰则周游诸寺访择师依。幸遇青龙寺灌顶阿阇梨法号惠果和尚。以为师主。学两部之大法。习诸尊之瑜伽。六月十三日。于长安城青龙寺东塔院灌顶道场。入学法灌顶坛。是日。临大悲胎藏大曼荼罗。即沐五部灌顶。受三密加持。从此以后。受胎藏之梵字仪轨。学诸尊之瑜伽观智。七月上旬。更临金刚界大曼荼罗。受五部灌顶。八月上旬。亦受传法阿阇梨位灌顶。是日设五百僧斋。普供四众。青龙大兴善等供奉大德等。并临斋筵。悉皆随喜。金刚顶瑜伽五部真言密契。相续而受。梵字梵赞。间以学之。和尚告曰。真言秘藏。经疏隐密。不假图画不能相传。则唤供奉丹青李真等一十余人。图绘胎藏金刚界等大曼荼罗等一十铺。兼集二十余经生。书写金刚顶等最上乘密藏经。又唤供奉铸博士杨忠信赵吴。新造道具一十五事。图像写经。渐有次第。和尚告曰。吾昔髫龀时。初见三藏。三藏一见之后。偏怜如子。入内归寺。如影不离。窃告之言。汝有密之器。努力努力两部大法秘密印契。因是学得(矣)自余弟子。若道若俗。或学一部大法。或得一尊一契。不得兼贯。欲报竺渎。旻天罔极。如今此土缘尽。不能久住。宜此两部大曼荼罗一百余部金刚乘法。及三藏传付之物。并供养具等。请归本乡流传海内。才见汝来。恐报命不足。今则授法有在。经像功毕。早归乡国。以奉国家。流布天下。增苍生福。然则四海泰。万人乐。是则报佛恩报师德。为国忠也。于家孝也。义明供奉。此处而传。汝其行(矣)传是东国。努力努力付法殷勤。遗诲亦毕。遂乃十年之功。兼之四运。三密之印。贯之一志(矣)十二月十五日。惠果和尚。兰汤洗垢。结毗卢舍那法印。右胁而终。大同元年十月二十二日。附判官正六位上行大宰大监高阶真人远成。奉表以闻。请来经律论疏章传记(并)佛菩萨金刚天等像。三昧耶曼荼罗法曼荼罗。传法阿阇梨等影。及道具并阿阇梨付属物等目录。同二年归朝(佛灭度后千七百五十六年。真言教渡汉土后九十二年。始来此朝矣)弘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。于高雄山寺。修金刚界灌顶。受者释最澄。大学大允和气仲世。美浓种人等也(金刚界大法灌顶。此时始矣)十二月十五日。为传教大师。开灌顶道场。与百余弟子沐持明灌顶誓水。学十八道真言(胎藏界大法灌顶。此年始矣)同四年三月六日。修金刚界灌顶。受者泰范。圆澄。长荣。光定。康教。沙弥十二人也。十三年。平城太上天皇。从而受灌顶。圣父圣子。受持佛戒。顿入佛位。十四年。嵯峨天皇。又受灌顶。修行三密法门。从此以后。一人三公敬之为师。四众万民依之接足。同年给东寺为真言庭。又真言宗僧五十人。令住东寺(已上有官符)天长元年。于神泉苑修祈雨法。灵验揭焉。任少僧都(并)以东寺别当大僧都长者。迁住造西寺所。以弘法大师。补任造东寺所(此东寺长者始)承和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。给择五十僧内。宛用三纲官符。同月二十九日。依大师表赐官符。每年宫中金光明会。七日间择真言解法僧二七人。沙弥二七人。庄严一室别令修法。同护持国家。共成就五谷。同二年正月二十三日赐度。真言宗年分度者三人。八月二十四日赐官符。试真言宗年分度学业。并定得度日处。帝经四朝。奉为国家建坛修法辅翼皇家。同三年五月九日。赐官符。于东大寺真言院。置二十一僧令修行。同十一月十六日。依实惠表。奉为国家。于东寺被定置真言宗传法职位。并结缘灌顶。恒例御愿。大师御入定之后。赐位谥号。皆有诏敕。其后代代御愿伽蓝。仰风弘道。割封供僧。并亭子院法皇。圆融院法帝。御灌顶等事。各在别纸。不能注湒。
  抑本朝传真言教家家不同。而于东寺一家。胜于诸家有十种殊胜。
  一灌顶殊胜。二受学殊胜。三梵文殊胜。
  四相承殊胜。五誓愿殊胜。六宝珠殊胜。
  七道具殊胜。八入定殊胜。九法则殊胜。
  十外护殊胜。
  一灌顶殊胜者。青龙和尚相承文云。即授两部大法阿阇梨位毗卢舍那根本最极传法密印。此印广智三藏从南天归之后。唯授惠果一人。惠果和尚。又唯授弘法大师不授余人。是故惠朗绍六为七。不得师位。义明印可绍接不谓入室。不空。惠果。既不授之。随谁传哉。而他家与本处。争力犹如游夏。不闻张禹漫谗耳。
  二受学殊胜者。付法传云。孔宣三千。德行四人。广智数万。印可八个。就中七人得金刚界一部。青龙则兼得两部师位。又惠果阿阇梨行状云。常语门人曰。金刚界大悲胎藏两部大教者。诸佛秘藏。即身成佛之径路也。普愿流传法界度脱有情。诃凌辨弘。新罗惠日。并授胎藏师位。剑南惟上。河北义圆。授金刚界大法。义明供奉。亦受两部大法。今有日本沙门空海。来求圣教。以两部秘奥坛仪印契。汉梵无差。悉受于心。犹如写瓶。尔乃不空以两部秘奥偏授惠果。惠果单授弘法大师故。先德叹云。如来秘密之旨传。印可相承。惠果甚深之词。写瓶不漏意在之欤。
  三梵文殊胜者。真言深秘旨。在梵字悉昙。请来表云。释教者也本乎印度。西域东垂风范天隔。言语异楚夏之韵。文字非篆隶之体。是故待彼翻译。乃酌清风。然犹真言幽邃。字字义深。随音改义。赊切易谬。粗得仿佛不得清切。不是梵字长短难别。在源之意。其在兹乎。是故金刚智阿阇梨。初试不空教悉昙章。令诵梵经。梵言赊切一闻无坠。又不空三藏。窃告惠果曰。有秘藏器。汝必当兴我法。口授大佛顶大随求梵本。普贤行愿文殊赞偈。其后讨寻梵夹二十余年。昼夜精勤。伏膺咨禀。又惠果阿阇梨。授弘法大师。汉梵无差。悉受于心犹如写瓶。故知。传法匠得写瓶之器。梵汉相并。全令受学。若单学汉字不习梵本。犹如儿女士读假名经。不知汉字。他家虽传梵本悉昙至于两部大法诸尊瑜伽者。不得梵汉合存比授传受而已。
  四相承殊胜者。大师遗告云。若存灌顶流者。自我身始。秘密真言。此时而立。夫师资相传。嫡嫡继来者。大祖大毗卢舍那佛。授金刚萨埵。金刚萨埵传于龙猛菩萨。龙猛菩萨下。至大唐玄宗。肃宗。代宗三朝灌顶国师。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阿阇梨六叶焉。惠果则其上足法化也。勘付法。至于吾身相传八代也。出生义云。故自佛已降。迭相付嘱。释师子得于毗卢舍那如来方便。授而誓约。传金刚萨埵。金刚萨埵。得之数百年。传龙猛菩萨。龙猛菩萨。受之又数百年。传龙智阿阇梨。龙智阿阇梨。又任持数百年。传金刚智阿阇梨。金刚智阿阇梨。以悲愿力。将流演于中国。遂挚瓶锡杖。开元七载。自至上京。十载遂得其人。后以誓约。传不空金刚阿阇梨。然其枝条付属。颇有其人。若家嫡相承。准此而已。岂以夫琐琐苗裔可比此嫡嫡祖宗乎。假使叶直强条弱干乎。
  五誓愿殊胜者。请来表云。空海与西明寺悉明谈胜法师等五六人。同往见和尚。和尚乍见含笑。喜欢告曰。我先知汝来。相待久(矣)今日相见太好太好。报命欲竭。无人付法。汝须速辨香花。入灌顶坛。惠果和尚碑文云。和尚掩色之夜。于境界中告弟子曰。汝未知。吾与汝宿契之深乎。多生之中。相共誓愿弘演密藏。彼此代为师资。非只一两度也。是故劝汝远涉。授我深法。受法已毕。吾愿足(矣)汝西土也接我足。吾也东生入汝之室。莫久迟留。吾在前去也。
  私云。唐家和尚为师。大师为资。本朝大师为师。和尚为资。香象以香象为敌。轮王以轮王为父。云师云弟。皆是往古佛菩萨也。昔迦叶佛时。有二菩萨。兄曰日珠。弟曰月镜。常作是愿。生生处处。不相舍离。同学知识建立正法。昔日珠月镜者。今马鸣龙树是也。天竺龙猛龙智。震旦金智广智。日本弘法大师。三国各为师祖弘演密教。皆是宿愿所致也。曩代既尔。今时岂不然乎。非蛇不知蛇足而已。
  六宝珠殊胜者。大师遗告曰。如意宝珠。方伺其实体。自然道理释迦分身也。或时出善风。发云于四洲令生长万物。利益一切众生。水府陆地万物。谁不蒙利益哉。但大唐大师阿阇梨耶所被付嘱。能作性如意宝珠。戴顶渡大日本国。劳笼名山胜地既毕。是以密教劫荣。末徒博延。私云。实为薄福者。暂虽不雨宝。自然出善风。常生长万物。则是无为德也。百性日用不知。犹如壤父忘帝力欤。
  七道具殊胜者。大师请来表云。
  五宝五钴金刚杵一口。
  五宝五钴铃一口。
  五宝三昧耶杵一口。
  五宝独钴金刚一口。
  五宝羯磨金刚四口。
  五宝轮一口(已上各着佛舍利)。
  五宝金刚橛四口。
  金铜盘子一口。
  金花银阏伽盏四口。
  佛舍利八十粒(就中金色舍利一粒)。
  刻白檀佛菩萨金刚天等像一龛。
  白绁金刚界三昧耶曼荼罗尊一百二十尊。
  五宝三昧耶金刚一口。
  金银钵子一具二口。
  牙床子一口。
  白螺贝一口。
  健陀谷子袈裟一领。
  右八种物等。本是金刚智阿阇梨。从南天竺国持来。传付大广智阿阇梨。广智三藏。又传与青龙阿阇梨。青龙和尚。又传赐空海。斯乃传法之印信。万生之归依者也。
  私云。如来付嘱袈裟。永留天竺鸡足山。达磨法信袈裟。今在震旦曹溪寺。唯真言一家印信道具。源出月支。过于大唐流于日本。于今在东寺(矣)真言严重。可知者欤。
  八入定殊胜者。遗告曰。又弘仁七年。表请纪伊国南山。殊为入定处。作一两草庵。去高雄旧居。移入南山。厥峰绝遥。远阻人气。吾居住时。频在明神卫护。常语门人。吾性狎山水疏人事。亦是浮云之类。追年待终。为此窟东。乃至吾自去天长九年十一月十二日。深厌谷味。专好坐禅。皆是令法久住胜计。并为末世后生弟子门徒等之也。吾永归山。吾拟入定者。今年三月二十一日寅克(承和二年三月十五日遗告之文也)。
  私云。即以定力永留依身。为令法久住。镇护国家也。故大宝积经云。菩萨修定。复有十法。一修定无有吾我。具足如来诸禅定故(乃至)十修定能兴正法。绍隆三宝。便不断绝故。往古圣人。虽有镇护国家之诚。岂如入定留身之力乎。
  九法则殊胜者。弘法大师。奉为国家。请修法表云。沙门空海言。空海幸沐先帝造雨。远游海西。傥得入灌顶道场。授一百余部金刚乘法门。其经则佛之心肝。国之灵宝也。是故大唐开元已来。一人三公亲授灌顶。持诵观念。近安四海。远求菩提。宫中则舍长生殿为内道场。每令七七解念诵僧持念修行。城中城外。亦建镇国念诵道场。佛国风范。亦复如是。其所将来经法中。有仁王经。守护国界主经。佛母明王经等念诵法门。佛为国王将说此经摧灭七难。调和四时。护国护家。安己安他。此道秘妙也。请来表云。唯有我祖大广智阿阇梨。初受金刚智三藏。更诣南天竺龙智阿阇梨所。括曩十八会瑜伽。研窍胎藏等密藏。天宝中。却归大唐。于时玄宗皇帝始受灌顶。屈尊师资自降。肃宗。代宗。相续受法。禁内则建神龙精舍。城中则普开灌顶坛。一人百寮。临坛受灌顶。四众群生。膝步学密藏。密藏之宗。是日郁兴。灌顶之法。自兹接轸。
  私云。大唐移天竺风范。建内道场。每令七七僧持念修行。此朝亦移唐风。中务省内庄严一室。每月三个日。被修晦御念诵。佛僧供料。大炊寮供奉。又每月十八日。仁寿殿内庄严一室。被修观音供。佛僧供料。内藏寮供奉。其后以承和元年。大师奉诏命。于中务省。始被修后七日御修法。此间请申勘解由司厅。建立真言院(云云)又大唐不空三藏。被敕以大官道场。为秘密之场。改号青龙寺。本朝弘法大师。给东寺。即为真言密教庭既毕(云云)结构堂舍。造立佛像。年中行事。僧众威仪。皆悉移青龙寺之风。夫海内伽蓝几千乎。或拟本处。才万之一乎。至于真言一家者。全移佛国风范。岂同日而可论乎。
  十外护殊胜者。弘法大师。天长元年。奉诏命。于神泉苑池边。勤修请雨经法。元此池有龙王。名善女。元是无热达池龙王类。有慈为人不至害心。御修法间。入秘密坛。成金刚天。即敬真言奥旨。从池中现形。托人誓约。祈雨灵验其明。从尔以降。每致祈请。降雨滂霈。智度论云。诃波罗逻龙王。善心受化。作佛弟子。除世饥馑故。常降好雨。是故国丰(摩诃陀国也)以彼准此。我朝丰乐。只在此龙。故大师试云。若此池龙王移他界。浅池减水。薄世乏人。方至此时。须不令知公家。私加祈愿而已。可谓大师雨露之功。犹过传说风云之德乎。抑于赡部州八万四千聚落之中。准阳谷内感。秘密教事。见上。又昔威光菩萨(摩利支天即大日化身也)常居日宫。除阿修罗王难。今遍照金刚。镇住日域。增金轮圣王福。神号天照尊。刹名大日本国乎。自然之理。立自然名。诚职此之由(矣)是故南天铁塔虽迮。全包法界心殿。东乘阳谷虽鄙。皆是大种姓人。明知。大日如来加持力之所致也。岂凡愚所识乎。今正佛日再曜。专仰圣运焉。以前诸阿阇梨耶。氏族德行。各见别传(矣)今所撰集者。只是密藏流布之大观也。辄课拙词。敢以奉进。谨进(真言付法纂要抄康平三年十一月十一日)。
  真言付法纂要抄。
  康平三年十一月十一日。
  大法师成尊撰进。
  宽文二年(壬寅)五月吉祥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