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佛教哲学大词典(日莲)】

舍利


读音:[she4 li4]

梵语sar1ra的译音。又写做设利罗、室利罗、实利,意译为身体、身、身骨、遗骨等。遗体、遗骸等的总称。通常是指佛的遗骨(佛舍利)。舍利又有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二种。生身舍利是谓佛的肉身遗体,法身舍利是指佛所遗留的教法、经典等。法师品第十云:“若经卷所住之处,皆应起七宝塔,极令高广严饰。不须复安舍利。所以者何?此中已有如来全身”(法第三八四页),第八卷上引用第五十九卷之文(大正第二十五卷第四七六页)云:“『不复安舍利』者,释论云:『碎骨是生身舍利,经卷是法身舍利』,此经是法身舍利,不须更安生身舍利”(同第三十四卷第一一○页)。生身舍利亦有二种,如第八卷所述:“生法二身,各有全碎”(同第三十四卷第三○六页),即全身舍利与碎身舍利,采用土葬而保留全身者是全身舍利,采用火化而予粉碎者为碎身舍利。第八卷云:“生身全碎,如释迦、多宝”(同前)。如多宝佛塔是视为全身舍利,释尊的舍利分开,故为碎身舍利。又于法身舍利亦有全碎二种,为全身舍利,余经为碎身舍利。御书立正安国论(第三三页)破五人抄(第一七○七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