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佛教哲学大词典(日莲)】

乾慧地等之十地


读音:[gan1 hui4 di4 deng3 zhi1 shi2 di4]

通教中,就佛道修行者的修行阶段、境地而作的十种区分。亦称三乘共十地、通教十地。地是能生、所依之义,谓住于其位,持其位之法,而有其果生成。乾慧地是排在第一的位阶。通教虽说戒定慧三学,惟其大旨未出六道。不说六道凡夫具备佛性,而是说修行之后,声闻才得如愿,成就声闻,缘觉成就缘觉,菩萨成就菩萨,佛成就佛。故虽说成道,终究仍属通教的范围,并非真实的成道。十地的内容如上图所示。天台大师在第六卷上的破法篇说:“乾慧地、性地,乃至第六地,共声闻;至七地,共支佛;至八地、九地,共菩萨;菩萨地转入第十,名佛地。所言共地,而有高下者,论云:『三人同断正使,同入有余、无余涅槃,故言共也』。如烧木有炭、有灰等”(大正第四十六卷第七一页),施予破折。御书小乘大乘分别抄(第五四四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