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佛教人物传总集】

笑岩宝禅师《皇明名僧辑略》


上 堂
  举世尊升座,文殊白槌话。师乃曰:“不忆黄面老子当时也知有这个时节,争奈未遇知音。往往义学云:‘世尊升座,文殊白槌。乃是作家相见,师资倡和。’盖不知文殊多口相席,打令赃诬一上,大煞放过。山僧今日也不教伊做处,亦不独为。贵欲求个知音出来,与伊把臂共行,宁不为之好事?”
  遂拈拄杖云:“有么有么?”
  时有僧出作礼。劈脊便打云:“多口作么?”
  僧云:“某甲一言也未发,何为多口?”
  师复打云:“再犯不容。”
  翌日上堂云:“昨举世尊升座公案未圆,未能解得诸人惑,未能令诸人与世尊把臂共行。何谓?若是知音作者,才恁么,便解不恁么,然后没交涉,直教两头撒开,中间放下,自然活卓卓底随处作主,如水投水,似空合空,佛祖不能知,鬼神莫能测。设到此地,要与世尊握腕,犹间一线道在。如欲豁通这一线道,须是更听山僧重宣一偈云:佛身等空座称身,何曾升也何曾下。文殊睹影生狂华,引得儿孙成话把。”
  下座。
  拈 古
  举佛果勤、佛鉴勤、佛眼远,同侍五祖至夜深,祖云:“各下一转语看。”
  佛鉴云:“彩凤舞丹霄。”
  佛眼云:“铁蛇横古路。”
  佛果云:“看脚下。”
  祖云:“灭吾宗者,克勤是也。”
  征三人之语,还有优劣也无?若道无优劣,五祖何以恁么道?若道有优劣,什么处是优劣处?
  开 示
  诸佛与众生惟是一心,更无别法。悟者心能转物,物物皆归自心,即是诸佛。迷者背心向物,妄随物转,即是众生。是故诸佛与众生惟是一心,更无别法。且我释迦文佛未成正觉时,于雪山六年苦行,静虑功极,至午夜举头见明星出,豁然大悟。彼当时悟个甚么?“悟者”,“惺也”。只是惺得自己本有之心,不从人得,本来现成,本来常住。随即普观大地一切众生,个个具有如来常住真心、成佛种性,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。遂运慈悲普度一切,便有四十九年所说言教,非真实也,皆不得已。见诸众生疑多信少,不能直下大信自心,生起万差,不免应病与药,引众权而归一实。又恐一切众生随语生解,认着言说,堕于教网,后复升座不发一言,惟拈起青莲花一枝,默顾四众,欲人人当下直明本心,觌面亲会。不意大众依然蹉过。独有迦叶动容微笑,会合本机,便付法立为第一祖。展转相传,至于第二十八祖达磨尊者,观见此土众生有大乘根器,遂航海西来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。不立文字,不用能巧,惟一直心,当下自契。大众!即此便是从上以来,佛佛祖祖,共一切众生直悟一心见性成佛底样子也。
  行 实
  师云:予金台世族也。父吴门,母丁氏。弱冠出家,礼大寂能和尚为师,后遍参知识。修进、开悟、行道因缘,备载《全集》,恐繁不录。
  ○袾宏曰:予游京师,参遍融、笑岩二师。次年二师俱示寂。融师一味实心实行,无著述传世。岩师隐柳巷,罕接见人,有《笑岩集》四卷,今撮其少分云。
  附 录
  《宋景濂学士集》中诸师碑铭,袾宏采其少分,以纪圣朝盛事,不致淹没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