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马蹄寺石窟
位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河西岸的马蹄山。始凿于北魏,经历代陆续增建,遂成一庞大的石窟群。现存石窟包括金塔寺,千佛洞,上、中、下观音洞及马蹄寺南、北二寺等七部分,各部分之间的距离,近者二至三公里,远则十余公里。又,七个窟群的窟龛总数达七十余座,其中以金塔寺、千佛洞与马蹄寺北寺诸窟最为突出。兹略述如次︰
(1)金塔寺石窟︰在大都麻河西岸,分东、西两窟,距地面约六十公尺。东窟平面呈长方形,窟内正中有通顶中心方柱。四面分三层开龛造像,高处彩塑飞天、千佛、菩萨及莲华生童子等。西窟形制与东窟相同,然规模较小,塑像多为后代补作,壁画亦已模糊。
(2)千佛洞石窟︰洞窟开凿在距离马蹄山北面三公里陡峭的崖壁上。现存窟龛依山崖形势自然分为南、中、北三段。南、中二段以佛窟为主,北段则为浮雕的塔林。
(3)马蹄寺北寺石窟︰位于马蹄山中部崖壁上,共有洞窟三十余座。其中“三十三天洞”(即第三窟)有窟龛十九个。自下而上排列五层(一、二、三层各平列开五个窟,第四层一列三窟,顶层一窟)。窟形可分为两类,一为平面方形的人字坡顶窟,一为平面方形的覆斗式四面坡顶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