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香山昭庙


  清乾隆为六世班禅所建的夏季驻锡处(冬季住西黄寺)。座落在香山(静宜园)见心斋及琉璃塔下方,地处半山,坐西向东;原为清室皇家之鹿园。
  此庙之兴建目的与热河须弥福寿之庙相同,皆为嘉勉班禅远道前来祝寿之故。昭庙全称为宗镜大昭之庙。“昭庙”一词,藏文音译为“觉卧拉康”,“觉卧”汉意为“尊者”,此处指释迦牟尼佛而言。昭庙之“昭”或宗镜大昭之“昭”,均为藏语“觉卧”一词之音转。“拉康”汉意为“神殿”。“觉卧拉康”总意为“尊者神殿”。汉文“昭庙”一词即此意。
  就整体建筑风格而论,此庙以藏族碉房式为主,以汉式为辅。主体呈方形碉式,白色条石为基,红色墙身,高厚坚固。墙体上方四周,间隔设有藏式梯形壁窗,其上部饰以汉式单斜面遮檐。西藏建筑色彩浓厚,令人如置身西藏山寺之中。
  庙中尚有琉璃牌坊和石碑各一,是昭庙重要组成部分。琉璃牌坊在庙前的石台上,牌坊由黄绿两色琉璃砖装饰,飞檐式琉璃瓦顶,庄严华美。牌坊上部正中、两面有题额,均为汉藏满蒙四体文,东额为“法源演庆”,西额曰“慧照腾辉”。石碑在昭庙内院,碑文为昭庙六韵,即三首五言诗,诗中夹注,均为乾隆御笔,亦系汉藏满蒙四体碑文。内述建庙缘起,以及乾隆皇帝在此会见班禅的情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