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金刚仙论
十卷。元魏‧菩提流支译。又名《金刚仙记》《仙记》。收在《大正藏》第二十五册。系天亲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》之注疏。即将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》分科为序分、善护念分、住分、如实修行分、如来非有为相分、我空法空分、具足功德校量分、明一切众生有真如佛性(显性分)、利益分、断疑分、不住道分、流通分等十二分而加以疏释。
本书卷末述云(大正25‧874c)︰“弥勒世尊愍此阎浮提人,作金刚般若经义释并地持论,赍付无障碍比丘,令其流通。然弥勒世尊但作长行释。论主天亲既从无障碍比丘边学得,复寻此经论之意,更作偈论,广兴疑问以释此经。凡有八十偈,及作长行论释。复以此论转教金刚仙论师等。此金刚仙,转教无尽意。无尽意复转教圣济。圣济转教菩提流支。迭相传授,以至于今。殆二百年许,未曾断绝。”可知此《金刚般若经论》义释乃弥勒所撰,天亲复添偈论及长行论释,而次第相传以至菩提流支。其间历经二百余年。
然若从本书多处引用汉译家之言看来,此书似非译自梵本,而应是菩提流支传述师授相传之作。因此,吉藏之《金刚般若经义疏》卷一、圆测之《仁王经疏》卷上(末)、《开元释教录》卷十二皆以此论为菩提流支所造。此外,或如窥基之以本书乃阐明定性二乘回心之义,且兼述真识缘起之说,故不认为是天亲门下所造。或以《瑜伽》《显扬》等五论均非弥勒亲撰,却许为弥勒造,而本论系无尽意听受于金刚仙,复转教予圣济者,所以追溯为金刚仙所撰并无不妥。综而言之,本论应可视为菩提流支祖述金刚仙一派的传统释义。书中所提唱之阿梨耶真识说,有别于真谛所传之阿梨耶妄识说,而与地论学派之主张颇相符合。
又,本书在净影《十地经论义记》《金刚般若经义疏》《华严经孔目章》《广弘明集》《法苑珠林》《华严经探玄记》《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》等书中,均曾被援引。
[参考资料] 《东域传灯目录》;《菩提心论勘文》卷上;张德钧〈金刚仙论考〉(《图书季刊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