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道诜(827~898)


  新罗禅僧。灵岩(全罗南道)人,俗姓金。十五岁出家剃发,学于月游山华严寺。二十岁,往参桐里山慧哲,廓然大悟。二十三岁受具于穿道寺,既而周游诸方,适至白鸡山玉龙寺(全罗南道羲阳县),爱其幽胜,志欲终老斯地,遂修建堂宇而居止之,宴坐忘言三十五年,人称玉龙子。时四方学徒云集相从,声誉益高。又,创建朗州道岬寺、兴德烟起寺、淳昌刚泉寺、南平佛会寺、求礼华严寺、南原万福禅院等刹。孝恭王二年示寂,寿七十二,谥号“了空禅师”,塔号证圣慧灯。
  师道誉清高,为朝鲜桐里山派二世祖。又通达阴阳五行之术,力倡风水图谶之说,主张祸源悉由地形地势而来,故若欲国灾止息、国祚绵长,则必须建寺、立塔、造佛像于山川之“结”,以绝天地血脉不调之病根。又以风水地理为依据,解说国运盛衰之理,并藉以预测人生祸福。师所倡者,影响极广,不仅当时王室贵族颇为信受,而且,后世朝鲜民间有关住宅方位与坟墓位置之风水理论,也多依师说而来;甚至于有人借用其所说,作为主张迁都之依据。而其所撰有关风水之名著《道诜秘说》也曾风行甚久。
  关于道诜之风水思想之来源,颇有异说,一说谓道诜入唐时,从一行阿阇梨(683~727)学得此术。然依年代推算,此说颇违事实,因为一行之寂年(唐‧开元十五年)相当于道诜诞生前一百年。另有一说谓道诜住智异山时,随一老翁研习,并“聚沙以研山川逆顺之形式”而获得。
  [参考资料] 《高丽史》卷二;《东国通鉴》卷十三;《朝鲜寺刹史料》卷上;《朝鲜佛教通史》上编、下编;《朝鲜金石总览》卷上;里道德雄着‧余万居译〈朝鲜半岛的佛教〉(《世界佛学名著译丛》{56}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