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达摩笈多(梵Dharmagupta;?~619)
隋代译经僧。又作达摩崛多,略称笈多,意译法密或法藏。南印度罗啰国人,刹帝利种,姓弊耶伽罗。
师于幼年即抱出尘之志。二十三岁,于中印度鞬拏究拨阇城究牟地僧伽蓝出家,二十五岁受具足戒。旋从普照学大小乘经论三年,后随普照前往吒迦国,滞留提婆鼻何啰五年,复历游诸大小乘国及僧寺,见闻丰富。其后,偕同伴六人东行,历游迦臂施、薄佉罗、波多叉拏、达摩悉鬓多等国,而至渴罗槃国。一年后,经沙勒、龟兹、乌耆、高昌、伊吾、瓜州等地,而于隋文帝开皇十年(590)抵达长安。
师生性柔和,威容详正,端居寡欲,甚受尊崇。入长安后,奉敕住大兴善寺,并与阇那崛多共译经论。大业二年(606),于洛阳上林园翻经馆,译出《大方等大集菩萨念佛三昧经》十卷、《大方等善住意天子所问经》四卷(即《大宝积经》卷一0二至卷一0五)、《缘生初胜分法本经》二卷、《药师如来本愿经》一卷、《起世因本经》十卷、《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》一卷、《菩提资粮论》六卷、《摄大乘释论》十卷、《缘生论》一卷、《金刚般若论》三卷等。此外,师之见闻、游历,曾由沙门彦琮笔录成书,题为《大隋西国传》(又名《西域志》)。
[参考资料] 〈缘生初胜分法本经序〉;《大唐内典录》卷六、卷七;《开元释教录》卷七、卷十九、卷二十;《贞元新定释教目录》卷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