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端美三菩提(藏Thon-mi sambhoṭa)
七世纪西藏国王松赞冈布的宰相。或音译吞米桑布札;据传生于卫(Dbus)州。根据史书记载,西元632年,端美奉王命,与十六人前往印度,随婆罗门梨瑾(Li-byin或Lipi-kara)学习各种字书,又随天明师子(Lharig-paḥi seṅ-ge或Devavidsiṃha)学习声明等论,归国后,于拉萨摩鹿宫殿(Sku-mkharma-ru)依朗家(Lañca)文字与迦湿弥罗文字制定有头文字,依瓦都(Wartu)制定无头文字,更著作八部文法书。但根据现今学者的研究,制定文字一事或可能是后人的附会,而在端美之前,西藏文字早已存在;可能是端美整理已有的西藏文字,而由政府公布而已。至于八部文法书也有可能是后代的传说,因为现今可以确认的只有《文法论根本三十颂》(Luṅ-du ston-pahi rtsaba sum-cu-pa shes-bya-ba)及《文法论性入法》(Luṅ-du ston-pa rtags-kyi Ḥjug-pa shes-bya-ba)二部,此二书即后人所谓的《端美文法》。
此中,《文法论根本三十颂》一书系以七音节韵文所写成的文法论,内容论及文字与助词的用法。书名之由来,系因本书是由三十颂所组成,且系就藏文三十字母而叙述的缘故。《文法论性入法》一书内容依词性以说明动词的用法。长久以来,此二书被视为西藏文法的圭臬,但此二书实深受印度文典派所主张之文法规则的影响。
除此之外,端美也曾将不少经典译成藏文,如与松赞冈布共译的有《大乘庄严宝王经》(Kāraṇḍa-vyūha-sūtra)、《百拜忏悔经》《宝云经》(Ratnamegha-sūtra)等。其门下弟子颇多,有达摩拘舍(Dharmakośa)、多杰培(Rdo-rje-dpal)等人。此外,印度学者俱萨拉(Kusara)、婆罗门商揭罗(śaṅkara),以及尼泊尔学者西拉曼珠(śīla-mañju)、中国的大天和尚也都曾随其学习。
[参考资料] 《青史》;稻叶正就《チベット语古典文法学》;J. Bacot《Les ślokas Grammaticauxde Thonmi Sambhoṭa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