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白檀


  栴檀的一种。又称白栴檀、白檀香树。系产于印度的香树,以材身带白色,故有此称。其树身可以制成香,称为白檀香或白栴檀香。《大唐西域记》卷十〈秣罗矩吒国〉条下云(大正51‧932a)︰
  “国南滨海有秣剌耶山,崇崖峻岭,洞谷深涧,其中则有白檀香树、栴檀你婆树,树类白檀,不可以别。唯于盛夏登高远瞻,其有大蛇萦者,于是知之。犹其木性凉冷,故蛇盘也。既望见已,射箭为记,冬蛰之后,方乃采伐。”又,《法苑珠林》卷三十六〈华香篇〉谓(大正53‧573b)︰“竺法真登罗山疏曰︰栴檀出外国。元嘉末,僧成藤于山见一大树,圆荫数亩,三丈余围辛芳酷烈,其间枯条数尺,援而刃之,白栴檀也。”
  印度自古以来,风行以此香树之木材雕造佛像。如《不空罥索陀罗尼经》于述及观世音菩萨像之造法时,谓(大正20‧411c)︰“或用木作,亦以白檀,或紫檀香、檀木、天木。”此外,中国、日本等地亦流行此风。依《入唐求法巡礼行记》卷一所载,圆仁入唐时,尝至台州开元寺瑞像阁参拜白檀释迦像。又,白檀为五香之一,为密宗修法时所用。
  [参考资料] 《慧琳音义》卷八;《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》卷十八、卷二十二;《浴佛功德经》;《末利子提婆华鬘经》;《慈氏菩萨略修愈□念诵法》卷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