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生命的实现(梵Sadhaṇā,Realisation of Life)


  书名。近代印度文豪、思想家泰戈尔(Rabindranath Tagore,1861~1941)的代表作之一。西元1913年,泰戈尔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,就印度文化及其根本思想举行多次演讲。本书即是此行演讲稿的结集。内容计收八篇,包括个人与宇宙的关系、灵魂的意识、恶的问题、自我的问题、美的实现、无限者的实现等。文中充满恢复印度精神的理论与热情。
  书中主要论述︰
  (1)西方都市孕育出的文明,所产生的意识是“他”与“我”、人与自然的区别,以及人想成为自然的支配者;而印度文化则产生人与自然融合成一体的意识,想在自然中实现自己。
  (2)对于恶的存在问题的探讨,认为等于是问为何有不完全、有创造的存在。亦即恶(不完全)是善(完全)的部分性,是善的形成阶段,因为有不完全的存在,才有为实现完全、以完全为指标的无限创造。
  (3)印度思想中的否定自我、寂灭自己,所要否定的是烦恼、是被执着所囚的自己。因此,重视“不为执着所囚之真性的自己”的尊严,才是宇宙生命的根源。
  (4)认为人生的悲剧是由于想以有限的条件到达无限的世界而产生的,因此须实践《奥义书》中“舍离一切乃可获得一切真理”。而佛陀所说的舍弃自我,就如油灯的舍油而照明。所谓解脱,就是从无知与贪欲之中解脱出来;唯有抛掷一切,才能真正心怀全世界,而发现大我。
  [参考资料] 《タゴ一ル生诞百年祭记念论文集》;《生の实现》(《タゴ一ル著作集》第四卷);Macmillan《Sādhanā,The Real isation of Life》《A Tagore Reader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