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甘露味论
印度部派佛教之说一切有部教义的入门书。二卷。印度‧瞿沙造。又作《阿毗昙甘露味论》《甘露味阿毗昙》《甘露味经》。依论中所使用的译语看来,本论可能为苻秦时代(351~394)所译。译者佚名。收在《大正藏》第二十八册。全书分为布施持戒品、界道品、住食生品等十六品。内容论述说一切有部之基本教义。
关于本论的作者,一般多以瞿沙为婆沙四大论师之一的妙音。然据印顺《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》所述,自时代先后而言,妙音生于《大毗婆沙论》以前。故造本论的瞿沙,与《大毗婆沙论》的妙音,决非同一人。又,据《出三藏记集》卷十二所列,富楼那以前有瞿沙菩萨,而其后又有瞿沙或巨沙罗汉。依此推论,造本论的瞿沙当为瞿沙(或作巨松)罗汉。
◎附︰印顺《印度佛教思想史》第六章第一节(摘录)
《甘露味论》引用了《发智论》《品类论》《大毗婆沙论》,对《品类论》的关系极深。如〈行品〉的相应行与不相应行、四无记根,同于《品类论》的〈辩五事品〉。〈智品〉的十智,出于《品类论》的〈辩诸智品〉。又如〈业品〉的身、口、意行,……乐、苦、不乐不苦报三行,次第与文句,都与《品类论》的〈辩摄等品〉相合。作者重《品类论》,论义每不合毗婆沙师的正义;或引用“西方师说”、“外国师说”、“妙音说”、“有说”,作者是一位西方系的论师。是西方系,却又有综合东西与发展性。如不相应行,是依《品类论》的,却又取《大毗婆沙论》的异生性。如经说七随眠;《发智论》立九十八随眠;《品类论》又别立十二随眠;《甘露味论》以为︰如不分界与部,随眠应该只有十种,所以说︰“实十使。”这一随眠的分类,成为以后阿毗达磨论师的正义。择取要义,作有组织的著作,为一部阿毗达磨良好的入门书!
[参考资料] 印顺《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