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狮头山
台湾佛教胜地,位于苗栗县南庄乡与新竹县峨眉乡分界,海拔最高为五二0公尺。山前左有麒麟山、右有象鼻山,林木苍郁,中间为中港溪九曲河流域。清‧道光年间(1821~1850),淡水同知李镇彝见山形酷似狮状,遂命名为狮头山。
光绪十八年(1892),有佛门弟子邱大公,尝至南庄向原住民买竹、藤、樟脑等,深觉狮头山山脉钟灵,为隐居修行之佳境,故于晚年隐栖此地,后在山中发现一处天然岩洞,加以整修、建寺,此即狮头山开山原由。光绪二十三年,广东兴宁人黄炳三渡海来台,因仰慕狮头山之名,特意来山结庵礼佛。尔后寺庵日增,善男信女日众,信徒纷纷来此礼佛。山中之主要寺院有元光寺、海会庵、梵音寺、万佛庵、开善寺等。各寺宇多依岩壁或岩洞建筑。
元光寺,又名狮岩洞。寺分上下二层,上层供阿弥陀佛,下层供三圣佛。寺后山林拥翠,寺前视野广阔,新竹市景历历在目。该寺之福海灵塔与超升宝塔,并称狮山二塔。
海会庵在狮岩洞右侧山坳,为达明尼所创建,该庵住众全为比丘尼,山门正中有弥勒佛、四大天王、观世音等。
梵音寺又名水濂洞,是狮头山最北之寺,也是最大的岩洞;洞顶一排岩层,突出数丈,山泉由岩层缝隙滴落,极似珠帘,故名水濂洞。寺由如净创建,供祀观世音。
开善寺建于民国十七年,殿中供奉三宝佛。此外,又有灵霞洞、金刚寺等刹。
除佛教寺院之外,狮头山亦有不少民间信仰之寺庙,如劝化堂、辅天宫、舍利洞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