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法皇
日本佛教用语。具称太上法皇或禅定法皇。指落发出家入佛门的日本天皇。日本自佛法传入以来,皇室信仰极笃,历朝阐扬佛法者为数甚多。就中,圣武天皇睿信之信仰特笃,天平感宝元年(749)与皇后光明子、中宫宫子共于平城中岛宫,以行基为戒师而出家,法讳“胜满”。此为天皇出家之滥觞。不久,孝谦(法讳“法基”)、平城、仁明、清和(法讳“素贞”)、阳成等诸帝相继出家,然未奉“法皇”之尊号。
宇多天皇于宽平九年(897)七月禅位后,于昌泰二年(899)十月就益信受戒,受传法灌顶,始号“太上法皇”。自此之后,凡天皇出家,皆号法皇。
依《今皇年代略记》《本朝皇胤绍运录》等所载,自宇多天皇以迄灵元天皇,计有三十七位天皇出家。其中,后圆融、称光、后土御门诸帝,是于崩逝后始行落发。此外,于承久三年(1221)出家的后堀河天皇皇考后高仓院(入道守贞观王),则系未即位即告出家。然仍号“太上法皇”。此可谓系一特例。
天皇之出家,大多在禅位之后不久。然而自白河上皇院政以来,则有经多年始行落发之例。
[参考资料] 《行基菩萨传》;《类聚三代格》卷三;《日本纪略》〈前篇〉卷二十、〈后篇〉卷一;《日本高僧传要文抄》卷三;《后宇多院御灌顶记》;《本朝历代法皇外记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