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求那跋摩(梵Guṇavarman;367~431)
南朝刘宋译经僧。北印度罽宾人,刹帝利种。其梵名意译为功德铠。幼年即机见俊达,深有远度,仁爱泛博,崇德务善。其母曾需野肉,令其觅取。跋摩曰︰“有命之类,莫不贪生,夭彼之命,非仁人矣。”母怒曰︰“设令得罪,吾当代之。”他日,跋摩煮油,误浇己指,因谓母曰︰“代儿忍痛。”母曰︰“痛在汝身,吾何能代!”跋摩曰︰“眼前之苦,尚不能代,况三途耶!”母乃悔悟,终身断杀。
年二十,出家受戒,洞明九部,博晓四含,诵经百余万言。深达律品,妙入禅要,时号曰三藏法师。至年三十,罽宾王薨,绝无绍嗣。众以跋摩为帝室之胤,又才明德重,欲请师还俗以绍国位,师辞而不纳。隐栖山林,遁迹人世。其后,至师子国、阇婆国弘教,道化之声,播于遐迩。宋文帝远闻其风,敕交州使称旨迎致。师乃于元嘉八年(431)正月抵达建业。文帝引见劳问殷勤,敕住祇洹寺,供给隆厚。
师即于祇洹寺译经,并开讲《法华》及《十地》。法席之日,轩盖盈衢,肩随踵接,行化甚盛,王公贵绅,无不宗奉。元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圆寂,享年六十五。未终之前,预造遗文偈颂三十六行,手自封缄,交付弟子阿沙罗,令于其终后示天竺及此土之僧。文中有“进修得二果,是名斯陀含。从是多留难,障修离欲道”等语,可见其深诣。
又,师所译经典有︰《优婆塞五戒相经》《优婆塞五戒威仪经》《优婆离问佛经》《四分比丘尼羯磨法》《沙弥威仪》《菩萨善戒经》《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》各一卷,《菩萨内戒经》七卷、《菩萨善戒经》九卷(以上现存),《三归及优婆塞二十二戒》《昙无德羯磨》《经律分异记》各一卷(以上佚失)等,共计十部十八卷。除上述外,师复继伊叶波罗之后,译出《杂阿毗昙心论》十三卷中后三卷部分。
[参考资料] 《出三藏记集》卷十四;《梁高僧传》卷三;《开元释教录》卷五;《贞元释教录》卷七;《历代三宝纪》卷十;汤用彤《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》第二分第十二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