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染污无知(梵kliṣṭājñāna)
“不染污无知”之对称,又称染无知。染污是烦恼之异名,为染着污秽之意。无知是愚昧不明,即指以一切无明烦恼为体的烦恼障。
此见修所断的一切烦恼,覆障四谛修道之境,是愚事中自相、共相之惑,依其断否,而有凡圣智愚之别。相当于善等三性中的不善、有覆。依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九十九、《异部宗轮论》等所说,分无知为染污、不染污的是摩诃提婆(大天),是所谓大天五事的妄言之一。
《俱舍论》卷一说,声闻、缘觉二乘唯断染污无知,不染污无知尚存,因此,并非究竟之证悟。只有佛陀始能断二无知,故其自利之德圆满具足。
[参考资料] 《顺正理论》卷二十八;《大乘起信论义疏》卷下之(上);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一四三;《杂阿毗昙心论》卷六;《阿毗达磨藏显宗论》卷十四;《大乘义章》卷五(本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