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拉玛四世(巴Rāma Ⅳ;1804~1868)


  泰国曼谷王朝第四世王。系拉玛二世之子,名摩诃蒙骨(Maha Mongkut)。西元1817年,奉父命出家为沙弥,法号金刚智(Vajira-ñāṇa),住于大舍利寺。1824年受戒为比丘。1851年还俗即位,在位期间制定多种管理佛教僧团规约,劝令僧人严格遵守戒律,加强僧教育,并于曼谷及其他重要城市兴建佛寺。如母旺尼域寺(Wat Bovoranives)、皇冕寺(Wat Mongkut)、叻帕提寺(Wat Rajaphradis )、巴通温寺(Wat Patumwan)等。
  1853年,王下令修建佛统大塔(PaṭhamaCetiya),造一大塔层罩着原有的古佛塔,至拉玛六世时始成,高约一百二十余公尺,圆径二四0公尺,为泰国最大的佛塔。此外,尝派遣僧团前往锡兰,复与印度佛教徒联络,获得印度赠送佛像及佛陀伽耶的菩提树。又根据研究佛法的心得,提倡举行“敬法节”(MāghaPūjā)庆典。时间定于泰历三月十五日。系为纪念佛住世时,一二五0位大阿罗汉僧不约而集会于王舍城竹林精舍,听佛说波罗提木叉教诫而制订此一节日。
  王精通三藏及巴利文、梵文、英文等语文。为改革佛教,提倡严守戒律,乃于1829年创立法宗派(Dhammayutika-nikāya),后并传此派至柬埔寨。在其出家期间,曾着巴利文《戒坛决择论》(Sīmavicāraṇa)一书。书成后传至锡兰,受到锡兰各派僧人的赞誉。此外,王除尽力推行佛教外,亦积极吸收近代欧洲的科学知识,实施西化政策,奠定泰国近代化的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