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惡見(梵dṛś、mithyā-dṛṣṭi,藏phyin ci-log-gilta-ba)


  百法之一。六煩惱之一。指對諸法真理起不正之見解。又作不正見,或略稱為「見」。《成唯識論》卷六(大正31‧31c)︰「云何惡見﹖於諸諦理,顛倒推求染慧為性,能障善見,招苦為業,謂惡見者,多受苦故。」《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》卷上二云(大正40‧20c)︰「惡見不捨舉者,欲實障道說言不障。邪心決徹,名之為見;見心違理,目之為惡。」其行相分為薩迦耶見、邊執見、邪見、見取見、戒禁取見等五見(又作五惡見)。此外,《俱舍論》所說六隨眠中之見隨眠(dṛṣṭy-anuśaya)、五濁中之見濁,均同於惡見。
  此外,淨土宗或日本淨土真宗對於某些主張自力教的人的錯誤見解,也稱為惡見。
  〔參考資料〕 《俱舍論》卷十九;《顯揚聖教論》卷一;《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》卷一;《愚禿鈔辛丑記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