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心具三千‧色具三千
「三千」喻一切法。「心具三千」謂一念心具一切法。「色具三千」謂任舉某一色法(物質)亦具一切法。為宋代天台宗山家、山外二派所持異議之論題。宋代,天台宗山家、山外二派對一念之當體的真妄產生爭論,山家派主張妄心說,山外派主張真心說,故引起「心具三千」、「色具三千」之異議。(1)心具三千說︰山外派的源清、慶昭、智圓等學者,依唯心論之見解,認為一念之心性三千圓具,而不同意色法亦圓具三千。智圓的《金剛□顯性錄》對心具三千之義有詳細的述說。實則,唯心之說,亦廣見諸經,如舊譯《華嚴經》卷十〈菩薩說偈品〉云(大正9‧465c)︰「心如工畫師,畫種種五陰,一切世界中,無法而不造。」謂能造萬法者為心法,色法全無其義。《止觀大意》云(大正46‧460a)︰「色從心造,全體是心,故經云︰三界無別法,唯是一心作。」《摩訶止觀》卷五(上)亦云(大正46‧54a)︰「若無心而已,介爾有心即具三千。」
(2)色具三千說︰山家派的知禮等人,固守天台一家實相論之立場,以為色心無二體,故心法若能造攝一切,則色法亦能造攝一切,即謂心法、色法皆圓具三千。知禮的《別行玄記》卷二及《十義書》卷上對於色具三千之義曾有詳述。而諸經中,《大品般若經》有「一切法趣色」之語,《摩訶止觀》卷一(下)有「一色一香無非中道」之說。此外,《台宗二百題》亦有色具三千之論題問答詳說。
以上二說,前者乃以唯心論之見解成立,其結局不出別教隔歷之域,故有失天台一家實相論之本來立場,反之,後者山家派之色具三千之義,堅決固守天台一家實相論之立場,說色、心皆圓具三千,能顯圓實之理,故後世多取色具三千之義為一家之正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