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律院


  即律師所住、弘揚戒律的寺院。又稱律寺。為教院、禪院之對稱。亦即不涉教禪,專力學習戒律的寺院。如《宋高僧傳》卷十五〈唐‧圓照〉條云(大正50‧804c)︰「宜令臨壇大德如淨等,於安國寺律院僉定一本流行。」同書卷十六〈後唐‧貞峻〉條(大正50‧810a)︰「因棲封禪寺,今號開寶律院。學新章律疏。」
  律院之制,初唐已有,道宣《中天竺舍衛國祇洹寺圖經》卷下云(大正45‧890c)︰「中院東門之左自分五院,南頭巷南又分兩院。西名持律,東曰戒壇律院。三門惟不開,中有大堂,律部律師多集住中。」又依《敕修百丈清規》卷八〈楊億古清規序〉云(大正48‧1157c)︰「以禪宗肇自少室,至曹溪以來多居律寺,雖列別院,然於說法住持未合規度。」可知至宋代禪教律三派對立時,律院專指律僧所住的寺院,以別於禪院、教院。
  日本律院的創建,由唐招提寺首開其端。其後,俊芿於建曆元年(1211)在京都建泉涌律寺,倡北京律。不久,覺盛、叡尊等復興南京律,於諸處建律寺。文永四年(1267)圓照創八幡大乘律院。寬文四年(1664)妙立於比叡山興安樂律院。寶永三年(1706)靈空於江戶東叡山造建淨名律院,十四年於日光山造建興雲律院。又,敬首創淨土律,寶永二年將武州瀧野川正受院改為律院,五年關通將尾州西方寺改為圓成律寺。此外,湛慧於京都開創長時律院,德巖於參河創昌光律寺,普寂於武州目黑開創長泉律院。律院之設,為數不少。
  〔參考資料〕 《景德傳燈錄》卷六;《禪苑清規》卷十;《佛祖統紀》卷四十一;《唐招提寺解》;《律宗綱要》卷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