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役小角
相傳為日本「修驗道」教派的創始者。又稱役君、役公、役行者、小角仙人、役優婆塞。生卒年不詳。自幼穎悟,敬信三寶,又善於咒術。年三十二,上葛城山(奈良縣)。於岩窟中安置金銅孔雀明王像,草衣木食、持咒觀法三十餘年,感得藏王權現、法起菩薩、大峰八大金剛童子等。其後,足跡遍至紀伊(和歌山縣)、攝津的高山大嶽。文武天皇三年(699),因弟子韓國連廣足的讒言,以其傳佈惑世妖言為由,流放伊豆(靜岡縣)。大寶元年(701)獲赦,時年六十八。其後,不知所終。寬政十一年(1799),追諡「神變大菩薩」。
◎附︰《元亨釋書》卷十五〈役小角傳(摘錄)
役小角者,賀茂役公氏,今之高賀茂者也,和州葛木上郡茆原村人。少敏悟博學,兼鄉佛乘,年三十二,棄家入葛木山,居巖窟者三十餘歲,藤葛為衣,松果充食,持孔雀明王咒,駕五色雲優遊仙府。驅逐鬼神以為使令,日域靈區修歷殆遍。一日告山神曰,自葛木嶺蹊金峰山,其間危嶮,雖苦行者猶或艱,汝等架石橋通行路。眾神受命夜夜運巖石,督營構。小角呵神曰,何不早成。對曰,葛城峰一言主神其形甚醜,難晝役,待夜出,以故遲耳。小角促一言主,一言主不肯,小角怒咒縛繫之深谷。一言主託宮人曰,我是管逆寇之神也,竊見役小角潛窺國家,不急治殆乎危。宮人以聞。文武帝下敕召小角,小角騰空飛去,不得追捕,官吏設計略收其母,小角不得已自來就囚,便配豆州大島。居三年晝守禁而居,夜必登富士山,行道踏海而走猶行陸,其疾飛鳥不可及也,黎明歸島。大寶元年放迴,近京師凌虛飛去。小角嘗在攝州箕面山,山有瀧,小角夢入瀧口謁龍樹大士,覺後構伽藍,自此號箕面寺為龍樹淨剎。世曰小角自坐草座,載母於缽泛海入唐。
贊曰。道德全者鬼神不得而窺矣,役君神異可謂不測者焉。然遭神誣受竄譴,豈咒力有未充之處與。古記曰,道昭師在唐時,五百群虎共來作禮,一虎人語曰,新羅山中眾虎之所伏也,願師赴山導我暴獰。昭默受請,乃至彼講《法華》。群虎側聽,其中有和語者進曰,我是日本國役小角也。昭愕然問曰,何在此﹖對曰,本國神曲諂,是以我遁去化異類耳。然或又有往矣,亦可以為善應無方之一端矣。而此事年代少乖,故我不繫本章,疑又役之放逐古史有誤乎。方今攀大峰之嶮巇,撥葛嶺之深邃者,皆祖述于役,不以形服而易懷也。嗚呼!役之化跡盛乎哉。
〔參考資料〕 《續日本紀》卷十一;《本朝高僧傳》卷六十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