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弘贊法華傳
十卷。唐‧惠詳撰。略稱《法華傳》。收在《大正藏》第五十一冊。本書記錄三國時代至中唐期間,有關《法華經》流傳的事項。全書分八部份,略述如次︰
(1)圖像︰僅有敘述而無圖。敘述十五幅(座)與《法華經》有關的佛像、佛教圖畫,與多寶塔等的掌故。
(2)翻譯︰錄三國曹魏以來,歷代譯各本《法華》的經過。其中,正無畏、竺法護等十人所譯為真經(非偽經);蕭子良等四人所抄或譯者為偽《法華經》。
(3)講解︰錄隋唐間之法華名家,如吉藏、灌頂等十二人,並敘其事蹟。其中,僅蕭瑀為俗士,餘皆為僧人。文末並錄三十三位於《法華經》有心得,而並非以之為專業的名僧之法號。
(4)修觀︰錄慧思、智顗、智璪等三位修法華觀法有得的高僧事蹟。
(5)遺身︰錄十二位因誦《法華》而欲捨身者的事蹟。
(6)誦持︰錄七十餘位誦持《法華經》緇素的事蹟。
(7)轉讀︰錄十二件轉讀《法華》的感應事例。
(8)書寫︰錄十九件寫經感應事例。
本書所敘僧侶傳記,多與《高僧傳》《續高僧傳》相合。但是,其中所載梁‧僧明、道度等人的事蹟,則為其他諸傳所無。又,本書與《法華傳記》為同類著作。且其中有部份文章也相似。故二書之史料價值大抵相同,可互相參考。唯本書的圖像掌故部份,大異於《法華傳記》;該部份可供研究佛教美術史者參考之用。作者惠詳,生平事蹟不詳,今依此書題為「藍谷沙門惠詳撰」,可見其卜居處。又依本書所記之事最晚為唐‧神龍二年(706)。可知本書完成於神龍二年以後。此外,惠詳另撰有《古清涼傳》二卷,記述五台山上的佛寺地理形勝及掌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