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广胜寺


  位于山西洪桐县霍山南麓。始建于东汉‧建和元年(147)。原名芦舍寺,唐‧大历四年(769)汾阳王郭子仪奏请重建,改名为广胜寺。以后经元、明、清各代的修葺增建,规模日渐宏大。
  全寺分上寺、下寺及龙王庙三部分。上寺建于山顶,主要建筑有弥勒殿、大雄宝殿、毗卢殿及飞虹塔等,均为明代所重建,仍具元代风格。弥勒殿内奉弥陀、观音、大势至西方三圣。东壁及扇面墙上满绘壁画,内容为三世佛及诸菩萨众。又,寺中原藏有金代所雕造的《金藏》,该藏今移存于北京图书馆。飞虹塔建于明‧正德十年(1515),嘉靖六年(1527)竣工,是我国最大、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;平面呈八角形,十三层高四十七公尺,砖砌塔身,饰以琉璃烧制的角柱、斗栱、人物、花卉等,为我国琉璃塔的代表作。
  下寺与龙王庙建于山下。其中,下寺建于元代,由山门、前殿、后殿、垛殿等建筑组成。后殿内供三世佛及文殊、普贤二菩萨;四壁满绘壁画,极为精美,但大部份被劫取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图书馆,现残存山墙上部十六平方公尺画面,与殿内塑像均为元‧至大二年(1309)建殿时的作品。龙王庙与下寺仅一墙之隔,现存建筑有山门、仪门、明应王殿(即正殿)及两侧厢房窑洞,均为元代建筑。正殿四壁满布元代壁画,系研究我国古代戏剧及乐器的珍贵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