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师子贤
(一)(梵Haribhadra、Simhabhadra,藏Seṅ-ge bzaṇ-po、Seṅ-bzaṅ)印度后期中观派论师。系八世纪后半期之印度学僧,属刹帝利种。于提婆波罗(Devapāla)王时出家,通晓佛学及外道之学,尤致力于《般若经》的研究。尝随毗卢遮那巴达罗(Vairocanabhadra)禀受弥勒(Maitreya)的忏悔法,复从寂护(śāntiraksita)学习中观要义。
师之思想立场,大体系总合中观派与瑜伽行唯识派的思想。由于其思想与寂护有显著的类同处,在西藏,通常将他归属于瑜伽行中观派。师尝为《现观庄严论》作大、小二种注释。此外著有《薄伽梵功德宝集颂难语释》《转声颂》等书,大多收于《西藏大藏经》〈丹珠尔〉中。
(二)(梵Haribhadra)印度耆那教白衣派学者。生卒年不详,约西元九世纪左右之人。尝撰述有关其自派教义、实践的论著及注释,系该派最早以梵文注释该派圣典之人。又,对于其他学派之教义亦有极深的造诣,尝标榜“不偏颇任何学派,唯尊重真理”的立场,而将耆那教、佛教、数论派、正理派、胜论派、弥曼差派等学派之教义,汇编成《六派哲学集》(ṣaḍdarśanasamuccaya)一书。且曾著书严厉批评法称系统的思想。此外,又以俗语写成宗教故事文学︰《Samaraichchhakahā》,对于印度故事文学的发达颇有贡献。
[参考资料] (一)吕澄《印度佛学源流略讲》;《印度佛教史》(《世界佛学名著译丛》{33}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