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大乘法苑义林章


  七卷。唐‧窥基撰。又称《法苑义林章》《义林章》《法苑》。系依法相唯识学的立场,阐明唯识教理的著述。为理解唯识说之指南。收在《大正藏》第四十五册、《卍续藏》第九十七册。
  全书由二十九章组成,即(1)总料简、(2)五心、(3)唯识、(4)诸乘(卷一), (5)诸藏、(6)十二分、(7)断障、(8)二谛(卷二),(9)大种造色、(10)五根、(11)表无表色(卷三),(12)归敬、(13)四食、(14)六十二见、(15)八解脱、(16)二执(卷四),(17)二十七贤圣、(18)三科、(19)极微、(20)胜定果色、(21)十因、(22)五果、(23)法处色(卷五),(24)三宝、(25)破魔罗、(26)三慧、(27)三轮(卷六),(28)三身、(29)佛土(卷七)。其中,总料简章为本书之最重要部分。
  书中内容,除详述三时判教、五重唯识观、一乘二乘乃至五乘大乘、烦恼障、所知障、四重二谛、我法二执、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、三性分别,及佛身佛土等重要教义外,亦述及数论、胜论、声论、顺世论、自在天论等外道教义,以及梵语文法(六合释)、小乘二十部的教义、佛典结集之异说等。
  相传本书另有八卷三十三章之异本,系于二十九章之外,增加得非得、诸空、十二观、三根等四章。此异本曾于日本后白河天皇(1156~1159在位)时传入日本。
  又,此七卷本《义林章》中,似有后人补入之文句,如〈唯识章)末云(大正45‧264b)︰“复说诸空互相摄者,如空章说。”〈三身章〉之中云(大正45‧364b)︰“如二种生死义林中说。”但本书中不见有空章及二种生死义林。就此一事,后人有多种说法。日僧善珠谓空章系指〈二执章〉末,阐明诸空一段,真兴则谓系指新罗僧义寂《大乘义林章》之空章。《东域传灯目录》以《大乘义林章》系为补本书之不足而作,今不存。另有部分学者认为,本书〈二执章)末尾所说性境不随心等之文与惠沼《义林章补阙》卷四〈空义章〉之文相同,因此所谓空章系指惠沼的空义章;因此,〈三身章〉的“如二种生死义林中说”,亦出自《补阙》的〈二种生死章〉。
  本书在中国、日本均受重视,研究者多,故其注释甚多。其中已出版而且较著名者,中国有︰唐‧惠沼《义林章补阙》四卷,唐‧智周《义林章决择记》四卷;日本有︰善珠《义林章义镜》六卷,基辨《师子吼钞》二十二卷,普寂《大乘法苑义林章纂注》七卷等。另有特别注释其中一章者,有愿建《唯识章集记》一卷、善珠《表无表章义镜》一卷、真兴《唯识义》十二卷。
  [参考资料] 清源秀惠《大乘法苑义林章述要》;渡边隆生《大乘法苑义林章に关する文献上の问题》;《佛教文献の研究》(龙谷大学佛教学会编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