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四通行(梵catasraḥ pratipadaḥ,巴catassopaṭipada,藏lam-bshi)
指能通向涅槃的四种无漏圣道。又称四道、四断、四行、四正行。即(1)苦迟通行(duḥ-khā pratipad dandhābhijñā)、(2)苦速通行(duḥkhā pratipat kṣiprābhijñā)、(3)乐迟通行(sukhā pratipad dandhābhijñā)、(4)乐速通行(sukhā pratipat kṣiprābhijñā);也称为苦难行道、苦易行道、乐难行道、乐易行道。出自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二十三、《俱舍论》卷二十五、《杂集论》卷九等。
通行,即道之异名。以其能通达趣向涅槃故名。又因能断烦恼,所以别称四断。至于苦乐、迟速之别,是根据所依的定和根的利钝而分。其中,道若依止四根本定而生时为乐通行;依无色、未至、中间等定则称苦通行。此苦、乐二通行复因根的利、钝分为速和迟二种。换言之,依根本定时,此定摄受十八禅支,止观均等能任运而转,故称乐。否则难转,故说苦。若依据《俱舍论》,其迟速有依根、智、人三义之别。然《成实论》论苦乐时,认为定不能照用自在故苦,慧则不如此故乐。钝人得定称苦难行,利人得慧称乐易行。
[参考资料] 《中阿含经》卷五十九;《长阿含经》卷八、卷十二;《集异门足论》卷七;《顺正理论》卷七十一;《成实论》卷二;《四谛论》卷四;《俱舍光记》卷二十五;《大乘义章》卷十一(本);《瑜伽师地论》卷六十三;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九十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