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四藏


  指经、律、论三藏及杂藏,为大众部所立。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一〈序品〉云(大正2‧550c)︰“契经一藏,律二藏,阿毗昙经为三藏,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为杂藏。”关于杂藏,《大乘法苑义林章》卷二云(大正45‧271a)︰“或说四藏,如僧祇律、分别功德经同大众部,素呾缆等三藏之外别立杂藏。谓但诠定名素呾缆,若但诠戒名毗奈耶,若但诠慧名为对法,若合二诠或合三诠名为杂藏。”《摩诃僧祇律》卷三十二云(大正22‧491c)︰“所谓辟支佛阿罗汉自说本行因缘,如是等比诸偈诵,是名杂藏。”
  又,《撰集三藏及杂藏传》云(大正49‧3c)︰
  “迦叶复问︰云何四藏?(中略)阿难答曰︰此说各异,随众意行,是名杂藏。佛说宿缘,罗汉亦说,天梵外道,故名杂藏。中多偈颂,问十二缘,此各异入,是名杂藏。(中略)中多宿缘,多出所生,与阿含异,是名杂藏。”
  依此,可知所谓杂藏主要是在说佛及阿罗汉的本行因缘,又由于所说人多,且说三阿僧祇菩萨之本生,文义多于三藏,故名杂藏。
  除了上述的四藏外,犊子部另立经、律、对法及明咒为四藏。《大乘法苑义林章》卷二云(大正45‧271b)︰“犊子部中亦说四藏︰(一)经、(二)律、(三)对法、(四)明咒,此藏之中集诸咒故。”
  [参考资料] 《分别功德论》卷一;《大智度论》卷四十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