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四乘观智
指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等四乘人观十二因缘之智,即下智观、中智观、上智观、上上智观四种。南本《涅槃经》卷二十五〈师子吼菩萨品〉云(大正12‧768c)︰“善男子,观十二缘智凡有四种︰一者下,二者中,三者上,四者上上。下智观者,不见佛性,以不见故得声闻道。中智观者,不见佛性,以不见故得缘觉道。上智观者,见不了了,不了了故住十住地。上上智观者,见了了,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。”
智顗《法华玄义》卷三(上)依四教之意解释此四乘观智︰
(1)谓三藏教有声闻、缘觉、菩萨三人,皆以析空之智观思议生灭之十二因缘,然其析空之智浅弱,因此以三人中最劣之声闻标之,名下智观。
(2)通教亦有声闻、缘觉、菩萨三人,同以体空之智观思议不生不灭之十二因缘。然其体空之智虽较三藏教巧,但较后者之别教拙。因此以三人中之第二位缘觉标之,名中智观。
(3)别教独有菩萨,以隔历次第观不思议生灭之十二因缘,其隔历次第之智虽不如后者圆教,但较前之藏通二教为上,因此以三人中最后之菩萨标之,名上智观。
(4)于圆教,菩萨以圆融不次第之智观不思议不生不灭的十二因缘。此圆融不次第之智最胜无比,故以果上之佛标之,名上上智观。
[参考资料] 《摩诃止观》卷九之三;《大涅槃经疏》卷二十四;《涅槃宗要》;《法华玄义释签》卷三(上);《法华玄义私记》卷三(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