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半字满字


  “半”是未成之义,“满”是成就之义。亦即以半体之字(字母)为半字,以成字(词)为满字。语出《大涅槃经》。经意虽然难解,要约可作二释。
  (1)就字体而言︰以长短音的“阿”等字母为半字,集合彼等字母所构成者,是为满字。如南本《涅槃经》卷五云(大正12‧630c)︰“譬如长者唯有一子,(中略)教其半字,而不教诲毗伽罗论。何以故?以其幼稚,力未堪故。”同经卷八〈文字品〉云(大正12‧653c)︰“初说半字以为根本,持诸记论咒术文章诸阴实法,凡夫之人学是字本,然后能知是法非法。”
  (2)就文字所具意义而分半字、满字︰亦即以说世间法的文字为半字,总说一切善法的文字为满字,表示一切恶法的文字为无字。此如南本《涅槃经》卷八所云(大正12‧655a)︰
  “是故半字于诸经书记论文章而为根本。又半字义皆是烦恼言说之本,故名半字。满字者,乃是一切善法言说之根本也。譬如世间为恶行者,名为半人,修善行者名为满人。(中略)何等名为无字义耶?亲近修习不善法者,是名无字。”
  又据慧远《涅槃经义记》所述,半满可分三义︰
  (1)就字体而别半满︰悉昙章是生字之根本,故称之为半。所生余章文字具足故为满。又,总十二章为半,其余经书、记论为满。
  (2)就文字所说而言︰以实说世法为半,实说出世法为满。出世法中,以说小乘法的为半,说大乘法的为满。
  (3)就文字所引生者而言︰以生烦恼者为半字,生善法者为满字。此中,善又分世、出世。出世善中,小乘与大乘又有分别。
  此三说中的第一说又可二分,即︰(1)所有摩多(母音)、体文(子音)是半字;由体文组成的合字是满字。(2)摩多、体文及缀字都是半字;依此等而构成的单字、句子是满字。以此半满喻显法之善恶及所说之高低的,则是“半满二教”的判释。如《出三藏记集》卷一云(大正55‧4b)︰
  “梵书制文有半字满字。所以名半字者,义未具足,故字体半偏,犹汉文月字亏其傍也。所以名满字者,理既究竟,故字体圆满,犹汉文日字盈其形也。故半字恶义以譬烦恼,满字善义以譬常住。”
  又,吉藏《大涅槃经疏》举出三说︰其一,以字本(四十二字)为半字,合字为满字。其二,以音为半字,音字合说为满字。此中,音是摩多,字是体文。其三,体文中之“吒”,其梵字形如半月,故借此形喻小乘“半字之教”。“佗”,梵字形为圆团,犹如满月,故借此形释大乘“满字之教”。
  据慧均《玄义记》所述,所有小字皆半字,即摩多、体文如中文之偏傍。满字系摩多、体文所合成,犹如中文偏傍相寄相成而成一字。“满”有善之义,以譬常住,“半”有恶之义,以譬烦恼。或以字义作譬,或依字名,或从字形而分半、满。
  在我国佛典中,又有“半字教”、“满字教”语。此中之半字教是指小乘教,满字教是指大乘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