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八法
(一)指四违与四顺︰《思益梵天所问经》卷一云(大正15‧38a)︰“利衰及毁誉,称讥与苦乐,于此世八法,其心常平等。”依《佛地经论》卷五所述,世间诸法略有八种,即利、衰、毁、誉、称、讥、苦、乐。得可意事名利,失可意事名衰,不现诽拨名毁,不现赞美名誉,现前赞美名称,现前诽拨名讥,逼恼身心名苦,适悦身心名乐。如是八种有二品,四违名苦,四顺名乐。《集异门足论》卷十八之八世法亦与此相同。又,因此八法能煽动人心,又名八风。智顗《摩诃止观》卷五云(大正46‧58a)︰“止是壁定,八风恶觉所不能入。”古人所谓“八风吹不动”的“八风”,即指此八法。
(二)四大与四微的合称︰依《首楞严经义海》卷三及卷十四所述,内外五根皆具八法所成,能造四大,即地、水、火、风;所造四尘(四微),即色、香、味、触。
(三)指愿生净土者所行的八法︰依道绰《安乐集》卷下所述,八法即常念诸佛、供养如来、咨嗟世尊、作诸佛形像修诸功德、回愿往生、心不怯弱、一心精进、求佛正慧。一切众生具此八法则常不离佛。
(四)天台宗所立八法︰谓藏、通、别、圆四教各有教、理、智、断、行、位、因、果八法。智顗《四教义》卷一谓(大正46‧722b )︰“所言圆者,义乃多途,略说有八︰(一)教圆、(二)理圆、(三)智圆、(四)断圆、(五)行圆、(六)位圆、(七)因圆、(八)果圆。”其余三教亦以此解释。
(五)指净土八法︰《维摩诘所说经》卷下谓,菩萨成就八法,则于此世界行无疮疣,当生净土。八法,即(1)饶益众生而不望报;(2)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,所作功德尽以施之;(3)等心众生,谦下无碍,于诸菩萨视之如佛;(4)所未闻经,闻之不疑;(5)不与声闻相违背;(6)不嫉彼供,不高己利,而于其中调伏其心;(7)常省己过,不讼彼短;(8)恒以一心求诸功德。
(六)称阿难为多闻藏的八种理由︰北本《涅槃经》卷四十(大正12‧601c)︰“阿难比丘,具足八法,能具足持十二部经。”八法即信根坚固、其心质直、身无病苦、常勤精进、具足念心、心无憍慢、成就定慧、从闻生智。
[参考资料] (一)《释氏要览》卷下;《大明三藏法数》卷三十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