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八大人觉经


  一卷。后汉‧安世高译。收在《大正藏》第十七册。本经旨在阐明诸佛菩萨(即经中所谓的“大人”)所觉知思虑的八种法。谓佛弟子应观察体会世间无常、多欲、心不足、懈怠、愚痴、贫怨、欲过患、生死等八大人觉,以满足自觉、觉他二利。本经的注释,有明‧智旭《八大人觉经略解》、清‧续法《八大人觉经疏》。二者皆收在《卍续藏》第五十九册。
  关于本经的译者,《法经录》列之为失译经;《长房录》列为小乘修多罗,失译;《出三藏记》阙其经名;《内典录》所载安世高译经录一百七十余部一百九十余卷,其中并无本经,也将本经列于失译部。但是智升《开元录》著录安世高译经九十五部一一五卷,其中则有“八大人觉经一卷,见宝唱录”一语。
  关于本经究系小乘经或大乘经之一事,隋‧费长房称本经为小乘修多罗,唐‧道宣则谓为大乘经。明‧智旭认为此“八大人觉”系自他二利圆满,断苦趣觉,能证常乐,故该经属大乘经典。
  有人以为,本经与《遗教经》内容同一,系依该经改译而成。然若取二者试加比对,则可发现两经仍有不同。《遗教经》偏重戒律,而本经则着重于觉悟,因此,两经应非源自同本。
  [参考资料] 《开元释教录》卷一;《贞元新定释教目录》卷一。

八大人觉经


  后汉‧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
 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,至心诵念八大人觉。
 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,国土危脆,四大苦空,五阴无我,生灭变异,虚伪无主,心是恶源,形为罪薮。如是观察,渐离生死。
 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,生死疲劳,从贪欲起,少欲无为,身心自在。
 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,惟得多求,增长罪恶,菩萨不尔,常念知足,安贫守道,惟慧是业。
  第四觉知懈怠地落,常行精进,破烦恼恶,摧伏四魔,出阴界狱。
 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,菩萨常念广学多闻,增长智慧,成就辩才,教化一切,悉以 大乐。
 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,横结恶缘,菩萨布施,等念怨亲,不念旧恶,不憎恶人。
 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,虽为俗人,不染世乐,常念三衣、瓦钵、法器,志愿出家,守道清白,梵行高远,慈悲一切。
 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,苦恼无量,发大乘心,普济一切,愿代众生受无量苦,令诸众生毕竟大乐。
  如此八事,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,精进行道,慈悲修慧,乘法身船至涅槃岸,复还生死度脱众生,以前八事开导一切,令诸众生觉生死苦,舍离五欲,修心圣道。若佛弟子诵此八事,于念念中,灭无量罪,进趣菩提,速登正觉,永断生死,常住快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