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五十三参


  《华严经》〈入法界品〉末会中,善财童子曾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,故谓五十三参。依〈入法界品〉所载,善财遍历一一0城,参访五十五位善知识;此处称之为“五十三参”,主因系善财曾两度听闻文殊菩萨说法,又于同一时间、地点请教德生童子、有德童女同一法门,故一般作“善财童子五十三参”。此外,旧译《华严经》中,原先所列善知识仅四十六位,即缺天主光天女(第四十三位)以下九人,直到唐代,法藏等奉勒与日照三藏所传梵本相对校,才加以补足;智俨《华严孔目章》卷四仅列四十六位善知识,即依据补译前的经典所述。
  关于所参访之五十三位善知识的身分,计有菩萨五人、比丘五人、比丘尼一人、优婆塞一人、优婆夷五人、童男四人、童女二人、天一人、天女一人、外道一人、婆罗门一人、长者九人、博士一人、医师一人、船师一人、国王二人、仙人一人、佛母一人、佛妃一人,以及诸神十人。此下略述善财五十三参的经过︰
  (1)首先于福城东庄严幢娑罗林闻文殊师利菩萨说法,自此发心南行参访善知识。
  (2)于南方胜乐国妙峰山德云比丘处,闻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。
  (3)于南方海门国海云比丘处,闻诸佛菩萨行光弦眼法门。
  (4)于南方楞伽道海岸聚落的善住比丘处,闻众生无碍解脱法门。
  (5)于南方达里鼻荼国自在城的弥伽良医处,闻妙音陀罗尼光明法门。
  (6)于南方住林聚落的解脱长者处,闻如来无碍庄严解脱法门。
  (7)于南方阎浮提畔摩利伽罗国处的海幢比丘处,闻般若波罗蜜三昧光明法门。
  (8)于南方海潮处普庄严园林的休舍优婆夷处,闻离忧安稳幢解脱法门。
  (9)于南方海潮处那罗素国的毗目瞿沙仙人处,闻菩萨无胜幢解脱法门。
  (10)于南方伊沙那聚落的胜热婆罗门处,闻菩萨无尽轮解脱法门。
  (11)于南方师子奋迅城的慈行童女处,闻般若波罗蜜普庄严法门。
  (12)于南方三眼国的善见比丘处,闻菩萨随顺灯解脱法门。
  (13)于南方名闻国的自在主童子处,闻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门。
  (14)于南方海住城的具足优婆夷处,闻菩萨无尽福德藏解脱法门。
  (15)于南方大兴城的彼居士处,闻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法门。
  (16)于南方师子宫城的法宝髻长者处,闻菩萨无量福德宝藏解脱法门。
  (17)于南方藤根国普门城的普眼长者处,闻令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法门。
  (18)于南方多罗幢城的无厌足王处,闻菩萨如幻解脱法门。
  (19)于南方妙弘的大光王处,闻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法门。
  (20)于南方安住王都的不动优婆夷处,闻求一切法无厌足三昧光明法门。
  (21)于南方无量都萨罗城的遍行外道处,闻至一切处菩萨行法门。
  (22)于南方广大国的优钵罗华长者处,闻调和一切香法门。
  (23)于南方楼阁城的婆施罗船师处,闻大悲幢行法门。
  (24)于南方可乐城的无上胜长者处,闻至一切处修菩萨行清净法门。
  (25)于南方输那国迦陵迦林城的师子频申比丘尼处,闻成就一切智解脱法门。
  (26)于南方险难国宝庄严城的婆须密多优婆夷处,闻菩萨离贪际解脱法门。
  (27)于南方善度城的鞞瑟胝罗长者处,闻菩萨所得不般涅槃际解脱法门。
  (28)于南方补怛洛伽山的观自在菩萨处,闻大悲行法门。
  (29)于由东方空中来的正趣菩萨处,闻菩萨普疾行解脱法门。
  (30)于南方堕罗钵底城的大天神处,闻菩萨云网解脱法门。
  (31)于摩竭提国菩提场的安住地神处,闻不可坏智慧藏法门。
  (32)于摩竭提国迦毗罗城的婆珊婆演底主夜神处,闻菩萨破一切众生暗法光明解脱法门。
  (33)于摩竭提国菩提场的普德净光主夜神处,闻菩萨寂静禅定乐普游步解脱法门。
  (34)于摩竭提国菩提场的喜目观察众生主夜神处,闻大势力普喜幢解脱法门。
  (35)于摩竭提国菩提场的普救众生妙德主夜神处,闻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法门。
  (36)于摩竭提国菩提场的寂静音海主夜神处,闻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。
  (37)于摩竭提国菩提场的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主夜神处,闻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法门。
  (38)于摩竭提国菩提场的开敷一切树华主夜神处,闻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法门。
  (39)于摩竭提国菩提场的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处,闻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法门。
  (40)于岚毗尼园林的妙德圆满神处,闻菩萨于无量劫遍一切所示现受生自在解脱法门。
  (41)于迦毗罗城的释迦瞿波女处,闻观察菩萨三昧海解脱法门。
  (42)于摩耶夫人处,闻菩萨大愿智幻解脱法门。
  (43)于三十三天的天主光天女处,闻无碍念清净庄严解脱法门。
  (44)于迦毗罗城的遍友童子处,闻知可参善知众艺童子。
  (45)于迦毗罗城的善知众艺童子处,闻四十二字母法门。
  (46)于摩竭提国婆咀那城的贤胜优婆夷处,闻无依处道场解脱法门。
  (47)于南方沃田城的坚固解脱长者处,闻无著念清净庄严解脱法门。
  (48)于沃田城的妙月长者处,闻净智光明解脱法门。
  (49)于南方出生城的无胜军长者处,闻菩萨无尽相解脱法门。
  (50)于南方法聚落的最寂静婆罗门处,闻菩萨诚愿语解脱法门。
  (51)、(52)于南方妙意华门城的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处,闻菩萨幻住解脱法门。
  (53)于南方海岸国大庄严园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的弥勒菩萨处,闻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解脱法门。
  (54)于普门国苏摩那城的文殊师利菩萨处,得般若门能证能入之智。
  (55)于菩提场师子座前莲华座上的普贤菩萨处,得法界门所证所入之理,终证入法界。
  若依法藏《华严探玄记》卷十八的解释,善财遍历知识有五相,即︰
  (1)寄位修行相︰谓文殊以下四十一人表显十信、十行、十回向及十地诸位。
  (2)会缘入实相︰谓摩耶夫人以下十一人,会诸位差别相入平等实相之理。
  (3)摄德成因相︰谓弥勒一人摄前二门之德,定堪成佛成一生补处。
  (4)智照无二相︰谓文殊一人究竟前之因法,成唯一圆智,绝境智等诸二相。
  (5)因广大相︰谓普贤一人始本冥合,圆觉现前,堪成佛广大之因。
  此外,并将此五相配以五种行,寄位修行相乃次第历其位而上升,故配以高行;会缘入实相,同入一实故配以大行;摄德成因相,成补处因行,故配以胜行;智照无二相,般若绝相故配以深行;显因广大相,一一称性故配以广行。
  然统摄此五十五位善知识,毕竟不出文殊、普贤二人。出现于前后文殊之间的善知识,皆具文殊智慧大海出生摄化之德,总为文殊之位,属般若门;最后普贤一人则属法界门。而若非般若不能入法界,若非法界不能显般若,故善财乃初见文殊,终归普贤。又有以文殊为能信之心,普贤为所依之法界;文殊为能起之解,普贤为所起之万行;文殊为能证之大智,普贤为所证之法界,认为此三对融通三重,至二圣二而不二,成毗卢遮那身,现所谓三圣圆融之妙境界。
  [参考资料] 《华严经大疏钞》卷六十一、卷六十二;《华严经探玄记》卷十八;《华严经疏》卷五十五;印顺《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》第十三章;山边习学《华严经の世界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