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二根
(一)指利根与钝根︰这是就众生的根机所作的分类。利根(tīkṣṇenpriyaḥ)又称上根,是指根性卓越,可以速证妙果者;钝根(mṛidvindriyaḥ)又称下根,是指根性下劣迟钝不能轻易证得妙果者。善导《般舟赞》云(大正47‧448c)︰“根性利者皆蒙益,钝根者无智难开悟。”
(二)指扶尘根与胜义根︰这是就眼等五根成为发识例的作用所作的区分。扶尘根一作浮尘根或单称扶根,是五根的依处,是外表可见的眼球、皮肤、耳、鼻等。由于能扶助自己的胜义根,且由色、香、味、触四尘所成,因此称为扶尘根;又因此四尘是虚假不实虚浮之尘,所以又称浮尘根。至于胜义根又称正根,是五根的本体,以四大种所造的净色为体,如珠宝光。即五种感官的神经。
(三)指男根(puruṣendriyaḥ)与女根(strīndriyaḥ)︰指男性生殖器与女性生殖器。佛教谓为二十二根之二;数论外道总称作人根,谓为五作根之一。根(indriya)字有生长与加强的意义。据《俱舍论》卷三所述,由此二根令诸有情男女类别(有情异),又依此二根而有形相、言音、乳房等别(分别异)。对于染净有增上(助长)作用。此二根不完全之众生,则于染法于净法都无增上作用。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五十七云,由于此二根有安立家族而令相续不断的增上势用,故立此二根。此二根都是身根的一部分,在男女两性身上有凸凹之异,不同于其他感官之男女无别。男根或称为身生、生支,具有生殖功能。在三界中,只有欲界有男、女二根。色界、无色界则无。色界之所以无此根,是因此界已离淫欲及二根徒使身丑陋之故。至于无色界既已无色,所以也没有色法的二根。
此外,同时具有二根者,称为二形(ubhayavyaūjanakaḥ)。无生殖器者称为扇搋(ṣaṇḍhaḥ),无睾丸者称为半择迦(paṇḍakaḥ)。或因过失或故意而损坏根的扇搋,称为断根。一般而言,断男根者称为断根;又虽具女根但无生殖能力者,称为石女。
[参考资料] (一)《无量寿经》卷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