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三论


  三论宗所依的论典。指龙树的《中论》四卷、《十二门论》一卷与提婆的《百论》二卷等三部,皆由后秦‧鸠摩罗什所译;系龙树、提婆二人为破斥小乘诸部有所得的执见,及彰显无得中观的真理所撰。
  《中论》前二十五品破大迷,述大教。《十二门论》始终破大迷,通申大教。《百论》通破障大小二乘之邪,通申大小二乘之正,故三论皆是大乘通论。而其中又有广、中、略之别。亦即︰《百论》通破世出世一切邪,申世出世一切正教,故为通论之广;《中论》但破大小二迷,申大小两教,不破世间之迷,不申世间之教,故为通论之中;《十二门论》唯破执大之迷,唯申大乘之教,故为通论之略。
  关于三论之各书,其立名原由,系《中论》依所诠中道之理;《百论》因全论之偈颂有百颂;《十二门论》全论设有十二门,故分别命名为《中论》《百论》《十二门论》。
  在宗旨方面,三论于通论大小乘教时,谓大小乘皆欲彰显道之不二,皆以无得正观为宗,故三论亦以无得正观为宗。但是由于三论各书的方便之用互有不同,因此,也另有所宗;亦即︰《中论》以二谛为宗,《十二门论》以境智为宗,《百论》以二智为宗。
  《中论》《百论》《十二门论》三书之所以合称为“三论”,个中原由,《三论玄义》曾以八义明之,即(大正45‧12c)︰
  “一者,一一论各具三义︰(一)破邪、(二)显正、(三)言教,以同具此三义故,合名三论。二者,三论具合方备三义,中论明所显之理,百论破于邪执,十二门名为言教,以三义相成故名为三论。三者,中论为广论,百论为次论,十二门为略论,三部具上中下三品故名三论。四者,一切经论凡有三种︰(一)但偈论,即是中论。(二)但长行论,所谓百论。(三)亦长行亦偈论,即十二门论。以三部互相开避而共相成。五者,此之三部同是大乘通论,故名三论。六者,此三部同显不二实相,故名三论。七者,同是四依菩萨所造。八者,同是像末所作,但欲纲维大法也。”
  [参考资料] 《三论玄义》;李世杰《三论宗纲要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