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七空


  佛典中对于空有多种分类,此为其中之一种。所谓“七空”,即为破除凡夫之有执妄计而说的七种空。亦即︰相空、自性空、无行空、行空、一切法不可说空、第一义圣智大空、彼彼空。出自《大乘入楞伽经》卷二。兹略释如下︰
  (1)相空︰谓一切法自相、共相皆空。诸法皆为展转相望,对待积聚之法。若加以分析推求则无所有,不自生、不他生、不共生、不无因生,故自相与共相,皆无生亦无住。
  (2)自性空︰谓一切法自性空。诸法自相不生,自性亦空。
  (3)无行空︰“行”指五蕴,诸蕴本来涅槃,故诸行亦空。
  (4)行空︰谓诸蕴亦空;以诸蕴由业因起,离我、我所故。
  (5)一切法不可说空︰谓一切法之自性系由妄计所起,故其自性离妄计,无可言说。故说一切法不可说空。
  (6)第一义圣智大空︰谓证得果位圣智时,一切诸见过习悉皆远离,体达诸法本真第一义空,即以其所见之空名第一义圣智大空。
  (7)彼彼空︰“彼彼”又名“彼此”。于彼无此,于此无彼,称为彼彼空。此乃诸空中之最浅近者,譬如谓鹿子母讲堂空,非谓讲堂空,唯堂中无象马牛羊等物,故云空。
  然空义千差万别,有十八空、二十空、二十五空之说,今唯就一类根机,暂列此七空。
  此上为《大乘入楞伽经》之说,然其异译本《入楞伽经》卷三及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卷一之所载,则颇有不同。文繁,兹不详列。
  [参考资料] 《中论》卷四〈观四谛品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