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七塔寺
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东百丈街。为浙东著名的四大丛林之一,始建于唐‧大中十二年(858)。当时由分宁宰任景求舍宅为寺,名东津禅院,敦请天童寺心镜住持;翌年,有兵昼礼而退,郡绅旌师德,寺名改称栖心寺。宋‧大中祥符元年(1008),赐名崇寿寺。明‧洪武二十年(1387),迎来观音像,供奉于大雄宝殿,故又名补陀寺,时人则称为南海普陀或小普陀。清‧康熙二十一年(1682),建寺前七浮图,故俗称七塔寺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),赐额“七塔报恩寺”。
民国以来,传戒讲经,立佛学院,法事甚为隆盛;为临济宗派下寺院,传有四十八法嗣。近代名僧圆瑛、道阶皆曾任此寺住持。全寺殿宇结构古朴,梵宫深邃,气度宏伟,规模广大。主要建筑有︰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三圣殿、中兴法堂、藏经楼、大钟楼、方丈殿、玉佛阁等。寺中存有历代旧石刻、碑碣、藏经等珍贵文物古迹,如︰开山祖师心镜禅师塔上刻“唐敕赐心镜禅师真身舍利塔”十二字,系唐‧咸通十四年(873)所立,清‧光绪三十二(1906)重修;北宋时及南宋‧嘉定十一年(1218)铸大铜钟各一口;清‧雍正十三年(1735)所印《龙藏》一部。此外,大雄宝殿壁上嵌有清‧光绪二十年(1894)湘刻五百罗汉像。
大陆文化大革命期间,本寺曾遭严重破坏。1980年以后,陆续重新修建。故仍为宁波市之重要佛教寺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