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一实(1)
谓绝对唯一之实相。指真如实相之理体。“一”,绝对之义。“实”,真实之义。又称一实真如、一实谛。依《占察善恶业报经》卷下所述,一实境界谓众生之心体从本以来,不生不灭,自性清净,无障无碍,犹如虚空,以离分别之故,平等普遍,无所不至。《大乘法苑义林章》卷二〈二谛义〉云(大正45‧292b)︰“一实真如在缠名佛性,在果名如来。”
又,以此一实为体而运载众生者是一乘,因此一实又为一乘之别名。如《宗镜录》卷六十五依据《涅槃经》,云(大正48‧782c)︰
“一实谛即空、即假、即中,无异无二,故名一实谛。若有三异,即为虚伪,虚伪之法不名一实谛。无三异故,即一实谛。若异即是颠倒,颠倒未破非一实谛。无三异故无颠倒,无颠倒故名一实谛。异者不名一乘,三法不异,具足圆满,名为一乘。是乘高广,众宝庄校,故名一实谛。”
另外,《法华经》卷一〈方便品〉云(大正9‧8a)︰“十方佛土中,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,除佛方便说,但以假名字,引导于众生,说佛智慧故,诸佛出于世,唯此一事实,余二则非真。”天台家根据此文,立三乘方便一乘真实之说。又于化法四教之中,以藏、通、别三教为权施未了之教,称之为三权,而以圆教为真实了义之教,故称一实,如《法华文句》卷三(上)就此三权一实,谓(大正34‧36a)︰“三权是矩是方,一实是规是圆。”更就华严、阿含等五时,判前四时之“兼但对带”为权,法华为实。
此外,净土门以弥陀之本愿为一实。即阿弥陀如来之名号系于其因中,顺法性、契法本而成者,因此真如法性之妙理圆满,以其名号为体之本愿海之因果诸法,悉顺于一实真如之妙理,故弥陀之本愿乃得一乘妙法者。
[参考资料] 《观普贤菩萨行法经》;《教行信证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