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一切种智(梵sarvathā-jñāna,藏thams-cad-mkhyen-pa-ñid)


  三智之一。“三智”指一切智、道种智、与一切种智。这三智分别是声闻缘觉二乘、菩萨与佛陀的智慧。此中,一切种智是指了知一切道、一切种、一相寂灭相与种种行类差别的佛智。天台宗认为这是中观所成之智。中观之智是了知一切皆中道,中则不偏,以绝对为义。一法若中,则一切众生因种和一切佛道法,皆有所归趋。一法既是如此,一切也是如此,所以于一种智知一切道,知一切种,遮照同时,能知一相寂灭相与种种行类。《大智度论》卷八十四云(大正25‧646c)︰
  “佛言︰一相故名一切种智,所谓一切法寂灭相,复次诸法行类相貌名字显示说,佛如实知,以是故名一切种智。(中略)一切种智是佛智,一切种智名一切三世法中通达无碍智,大小精粗无事不知,佛自说一切种智义有二种相,一者通达诸法实相故寂灭相,如大海水中风不能动,以其深故波浪不起,一切种智亦如是,戏论风所不能动,二者一切诸法可以名相文字言说,了了通达无碍,摄有无二事,故名一切种智。”
  又,《般若无知论》说有所知则有所不知,圣心以无知故无所不知,不知之知,乃云一切智。因此,《往生论注》卷下云(大正40‧839c)︰“心入实相,可令无知,云何得有一切种智?”这里所谓的一切种智是真俗不二之智,也就是指佛智无知的智慧。
  [参考资料] 《大品般若经》卷二十一〈三慧品;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十七、卷五十;《大乘起信论》;《摩诃止观》卷三;《观音玄义》卷下;《释摩诃衍论》卷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