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性重戒。谓杀盗淫妄。皆性业也。不待佛制。持而不犯。性自是善。犯而不持。性自是罪。若犯之者。其罪极重。是名性重戒。二息世讥嫌戒。谓佛所制出家之人。凡世间治生产业。及一切非道所宜之事。皆不应为。以止世人之所讥诮嫌疑。是名息世讥嫌戒。
一威仪戒。威仪戒者。谓受戒已。惟务修饰容止。诳惑于世。盖由好求名利。欲人恭敬者也。二从戒戒。从戒戒者。谓顺从佛制。清净三业。盖其内外相称。不为世事。但求真实利益。不要虚誉者也。(三业者。身业。口业。意业也。)
一随相戒。随即随顺。相即形相。谓依如来教。染衣出家。乞食自活。不犯威仪。是名随相戒。二离相戒。离即远离。谓持戒之人。心无所著。则一切戒犹如虚空。了无持犯之相。是名离相戒。
一道共戒。谓于见道修道位中。不作意持。自然不犯。戒与道俱发。是名道共戒。此戒既是初果二果三果所得。即是无漏戒也。(见道即初果。修道即二果三果也。无漏者。不漏落三界生死也。)二定共戒。谓发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天定之时。不作意持。自然不犯。戒与定俱发。是名定共戒。此戒断惑未尽。未出生死。即是有漏戒也。
一性戒。谓杀盗邪淫妄语。此四性自是戒。不待佛制。人若持之即得福。犯之即得罪。是名性戒。二遮戒。遮即遮止。谓饮酒多有过失。能犯诸戒。是故佛特遮止。令不毁犯。乃能守护余之律仪。是名遮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