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三藏法数】

七种人


(出涅槃经)

师子吼菩萨问佛言。若一切众生既有佛性。何须更习八圣道耶。佛言。性虽本具。要须修习圣道。方见佛性。譬如恒河边有七种人。或为洗浴。或畏贼寇。或为采花。则入河中。河喻生死大河。浴喻出家受戒清净。贼喻烦恼。采花喻七净花以为其因。而求涅槃之果也。(八圣道。又云八正道。即正见。正思惟。正语。正业。正命。正精进。正念。正定也。恒河之恒。梵语又云殑伽。华言天堂来。谓此河从高流下也。入河者。既言出家。合云出河。而言入者。要于生死之中而求涅槃故也。七净花者。戒净花。心净花。见净花。断疑净花。分别净花。行净花。涅槃净花。以此七净花为因中之行也。梵语涅槃。华言灭度。)第一人入水则没。此一种羸无势力。不习浮故。以喻一阐提也。阐提之人。亲近恶友。听受邪法。以恶业重故。又无信力。没生死河。不能得出。故云入水则没。(梵语一阐提。华言信不具。由过去无宿善因。故譬羸劣无力。现在无信心。故譬不习浮。无善无信。则不能出于生死大河矣。)第二人虽没还出出已还没。此一种。以喻人天将进而退者也。为断善根。没生死河。故云没。复能亲近善友。能生信心。虽没而出。故云还出。既得出已又遇恶友听受邪法。仍没生死大河。故云出已还没。第三人没已即出出更不没。此一种。以喻内凡之人。发意欲度生死大河。由昔断善根。没生死河。故云没。今因亲近善友。能生信心。虽没而出。故云没已即出。复能坚持净戒。读诵书写解说经典。后证道果。故云出更不没。(内凡者。已入佛法名内。未登圣位名凡也。)第四人入已便没没已还出出已即住遍观四方。此一种。以喻四果之人。昔断善根。故云没。亲近善友而得信心。故云出。由信心故。受持书写解说经典。修习智慧。以利根故。心不退转。故云住。证得四果。故云遍观四方。(四果者。须陀洹。斯陀含。阿那含。阿罗汉也。)第五人入已即没没已还出出已即住住已观方观已即去。此一种。以喻缘觉之人。没出住等义。与前第四人同。言即去者。以其根利。过于四果。心求前进。得证缘觉。无有退转。但能自度不能度人。怖畏生死。故云即去也。第六人入已即去浅处则住。此一种。以喻菩萨。由利根故。坚住信心而断诸烦恼也。言入已即去者。谓菩萨为度他故。虽入生死而不住于生死。浅处则住者。谓虽入生死。而又不为生死所溺也。第七人既至彼岸登上大山离诸冤贼受大快乐。此一种以喻佛也。由利根故。坚住信心。无有退转。即便前进。既前进已。得度生死大河。到于彼岸。而登涅槃大山。离诸烦恼冤贼。得大快乐也。